盡管經濟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但是世界銀行仍認為中國經濟前景總體依然向好。世行昨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指出,中國短期的內部宏觀挑戰仍然是可管理的,世行將維持去年對2007年GDP9.6%增幅的預計。
此外,世行在報告中指出,近期內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外部不平衡沒有大幅縮減的可能,但通貨膨脹率不太可能大幅上升。世行預計,2007年出口的實際增長率會從2006年的24%下降到20%,經常項目順差為GDP的8.3%。
回顧2006年的中國經濟,世行認為,總體來看,2006年下半年對外貿易的增長抵消了投資放緩的大部分影響,經濟增長小幅放緩。
“受2006年中期采取的緊縮措施影響,下半年投資出現降溫。但由于出口繼續大幅超過進口,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被對外貿易的增長所抵消,而且外部盈余達到了歷史新高。由于外商直接投資也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流入,中國外匯儲備繼續增加。”報告如此指出。
“三駕馬車”依然強勁
對于繼續看好今年中國經濟的原因,世行從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個方面進行了解釋。首先,目前中國國內需求前景依然旺盛,企業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6年前11個月的利潤同比增長31%,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依然充足,企業投資的基本驅動因素依然存在。因而,2007年初的投資不太可能大幅放緩。
其次,受收入增長驅動以及政府支出向衛生、教育領域傾斜的影響,消費將穩步增長。但是世行同時也認為,食品價格上升會對消費產生抑制作用,擴大消費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消費依然存在挑戰。
再者,中國出口商和生產商受到了最近所采取的經濟結構調整政策的影響,這些政策包括稅收政策、
人民幣升值等,很可能還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但盡管如此,由于生產率持續增長且世界經濟走勢保持穩健,出口下降幅度預計會保持在很小水平。
報告的執筆人、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指出,中國國內價格和成本將繼續逐步調整,并對出口產生影響。但總的來說,出口商尚能承受近來人民幣對美元以及按貿易額加權衡量的貨幣升值,以及土地、工資等國內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影響,并保有合理的利潤空間。
“考慮到生產能力的繼續擴張,我們預計出口的實際增長率會從2006年的24%下降到2007年的20%。在需求方面,穩健的世界經濟意味著出口需求盡管不如2006年,但仍將保持良好的態勢。”他指出。
經濟結構調整是主要挑戰
報告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短期的宏觀經濟雖然面臨挑戰,但仍然是可管理的。由于基本的驅動因素還在,投資增長過快的風險依然存在,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決策者對“投資過熱”的擔心與前一年相比可能有所降低。通脹壓力值得注意,但還不太可能發展成一個政策層面的挑戰。同時,高額貿易順差的進一步擴大已經鐵定成為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但是世行同時指出,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仍然是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從工業到服務業以及勞動密集型的城鎮增長模式的轉移。
“中國以工業、投資和出口為基礎的增長模式因為貿易爭端和環境資源的制約而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問題。而且,如果單純由資本累積所驅動,增長最終將會放慢。所以,政府現在要選擇對工業和投資依賴更小的增長方式。”報告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