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李然去年7月初大學畢業,7月底,她又領到了另一張重要的證書——結婚證,成為“畢婚族”的一員。婚禮的鞭炮聲余音未了,22歲的李然又做出一個迅速的決定:生完孩子再去找工作。結婚就生孩子的“畢生子”現象作為部分畢婚族的延續結果,儼然成為一些女士的職業道路選擇。
工作前先生子
大齡產婦在婦產科門口排隊的同時,產房里25歲以下的年輕媽媽也多了起來。畢生子的人群中,不乏“奉子成婚”“父母之命”的情況,但是相當一部分女性主動選擇畢生子,是出于對事業前途的考慮。剛剛開始工作的李然說:“當初就算找到了好工作,一旦生育請產假,很快就會有人來取代我的職位,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我現在生完孩子了,就可以全心全意工作,上升的機會也會比較大。”
就業難,女性就業更難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對用人單位而言,聘用女員工會增加許多麻煩,其中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女員工的生育問題。而“生孩子,丟位子”似乎已經成了女員工的宿命。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白領女性不敢生育。針對這種現象,職場女性開始在無可奈何中自尋出路——在就業前就生完孩子。
依賴家庭支持
就像很多“畢婚族”在經濟和生活上依賴父母一樣,選擇“畢生子”的女性需要從丈夫或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幫助。李然的丈夫大她5歲,是某公司的經理。李然表示正是考慮到丈夫的經濟條件允許自己在家休息,婆婆也主動提出會幫忙照顧孩子,她才作出這個決定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畢生子是女性自己的決定,也是全家的決定。
就業歧視造就
對于“畢生子”這個社會現象,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表示出疑慮,他認為這樣做會降低女性的市場競爭力。
“女性在過于年輕時結婚生子就相當于浪費了好幾年的青春,特有的青春亮麗的資本就減少了;另一方面,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就貿然結婚生子會給女性帶來一定的隱患。其實有時事情也不像你想像得這么糟,不是每個公司都這么不盡人情,女性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時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必要時還可以采取法律武器。從這方面講還是先工作積累社會經驗比較好。”
夏教授分析說:“中國的福利制度還不夠完善,與歐美國家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畢生子’是中國現有國情下的特有現象,歸根結底是要解決女性的就業歧視問題,這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