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1998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前 言

199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20周年,也是中國人權事業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繼續取得進展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國在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和遭遇特大洪水災害的情況下,國民經濟穩步增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人權狀況保持了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

一、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中國是一個擁有12.5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維護和促進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始終是中國在人權方面的首要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將解決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問題放在首位,大力發展經濟,使國民經濟以年平均增長9.6%的速度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近5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4倍。城鄉居民收入大大增加。1978年至1997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2090.1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3.4倍,年平均增長8.1%;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提高到5160.3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1倍,年平均增長6.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210.6億元增加到46279.8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由22元增加到3744元,分別增長218.8倍和169.2倍。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1997年的8.8平方米,增長1.4倍;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8.1平方米擴大到22.46平方米,增長1.8倍。國內商品充足,絕大多數商品已經供過于求或供求平衡。城鄉居民每百戶電視機擁有量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通訊等生活設施和各方面生活環境逐步改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的比例不斷下降。1997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59.5%下降到46.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也已下降到55%。統計表明,從經濟水平、物質生活、人口素質、精神生活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綜合測算,截止1997年,中國已實現小康初始水平的86.52%。這說明,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說已經溫飽有余,正在接近小康。

1998年,中國政府繼續為維護和促進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作出巨大的努力。在這一年里,中國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2億多人口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元。在與洪水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始終把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動員全國人民采取一切措施,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清潔的水喝、有住處、有地方看病,保證災區學生都能上學讀書,使災區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使他們的生命財產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中國政府還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安排災后重建工作,確保災后沒有出現大的疫情,保證了災區人民安全過冬,保證了他們重建家園和恢復生活、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嚴重損害亞洲和拉美許多國家的經濟利益,使上億人口的生存狀況惡化,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中國政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成功地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人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與此同時,中國還在面臨周邊許多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的壓力和承擔重大經濟損失的情況下,以對世界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并向有關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為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緩解危機對各國人民生存和發展的不良影響,作出自己的貢獻,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贊譽。

中國在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始終高度重視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1998年,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又有800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從而使我國農村的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下降到目前的4200萬,成為世界上貧困人口減少最快的國家。這與世界上目前還有13億貧困人口且以每年2500萬的速度增長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據統計,中國的人口死亡率已由建國前高達33‰下降到目前的6.5‰左右,人口預期壽命已由建國前的35歲提高到目前的70.83歲,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指數高出10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二、公民政治權利的保障

中國在促進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重視民主與法制建設,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

在中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及其常委會的組成人員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來自各族各界,具有廣泛性。1998年初選出的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共2979名,其中,工人、農民占18.9%,知識分子占21.08%,干部占33.17%,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占15.44%,解放軍占9%,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占1.17%,歸國華僑占1.2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決定國家大政方針,行使國家立法權。1998年,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選舉和決定了新一屆國家領導人。九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一年多來審議通過了24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特別是1999年3月召開的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對現行憲法進行了修改,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從而將“依法治國”的基本治國方略上升為憲法原則,這對于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依法保障人權,具有重要意義。立法工作進一步民主化。去年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公布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合同法草案等3部法律草案,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先后就多項法律草案的制定或修改到全國各地進行調研,聽取意見和建議。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法律實施的監督工作明顯加強。1993年至1997年,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23部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1998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組織6個檢查組,對農業法等6項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各專門委員會對民族區域自治法等8部法律的實施進行了檢查,有效地督促了這些法律的貫徹實施。

人大代表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的熱情進一步提高。1998年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代表共提出議案830件,議案總數居歷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首;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2782件,有關單位均進行了認真研究、辦理,并向代表作出答復。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代表共提出759件議案,其中有關立法占60%,是歷屆歷次大會涉及立法議案最多的一次,反映了代表依法治國意識的增強。全國人大常委會還辦理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1998年共收到人民來信6萬多件,接待群眾來訪1.1萬多人次,督促有關部門處理了一批重要的案件,幫助群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協商會議由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組成,具有廣泛代表性。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共2196名,來自34個界別,其中非中共黨員占總數的60.1%;八個民主黨派委員占29.7%。各民主黨派和政協組織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993年至1998年,中共中央就國家大政方針、國家領導人人選以及各項重大決策、法律、法規,同參加政協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進行了62次各種形式的協商活動。據統計,目前非共產黨人士在全國各省級政府中任正副局長職務的近200人,在市級政府及各省直屬廳(局)中任正副處長的6000多人。1993年至1997年,全國政協就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重大建議100多項。1998年,全國政協委員就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科教興國、保護農民的土地使用權等重大問題,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多項建議和意見;全國政協還就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扶貧、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環保產業等組織專題調研51項,提出專題調研報告45件。與此同時,全國政協加大提案辦理力度,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以來,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有關人民團體和各界委員共提出提案3041件,經審查立案2664件。提案已分別送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處理。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各地農村在村民自治中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全村有選舉權的村民以直接、差額、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并可視其政績進行罷免;村內所有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從土地承包方案到宅基地使用,都交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村內的日常事務,通過村民會議和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進行民主管理;對村委會工作、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村民通過村委會村務公開包括財務公開,進行民主監督。到1997年底,全國選舉產生了90多萬個村民委員會,378.8萬名村委會干部。目前,60%的農村已經初步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全國農村村民委員會普遍進行了三至四次換屆選舉,參選率一般在90%以上。村務公開已在全國絕大多數農村建立起來,河北、四川、云南、山西、天津等11個省市,村務公開的農村已達90%以上。1998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人權的司法保障

1979年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了351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6000多件地方性法規,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法律制度,使社會生活各領域和公民的各方面人權都基本有了法律保障。

中國依法懲治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各項人權不受侵犯。公安、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殺人、搶劫、強奸、爆炸等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刑事犯罪活動。1998年,全國法院共審結一審刑事案件48萬余件,判處犯罪分子53萬余人。司法機關在辦理案件中既依法追究犯罪,保護受害人權利,同時又注意依法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獲得法律幫助、辯護、申請回避、上訴、申訴、對侵權提出控告和獲得賠償等權利。一年來,法院嚴格執行《國家賠償法》,共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431件,依法維護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中國重視嚴格執法,加強在司法各個環節中對人權的保護。為懲治司法腐敗,維護司法公正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1998年,全國法院和檢察系統普遍開展了集中教育整頓活動。通過集中教育整頓,提高了各級執法人員依法辦事的自覺性,糾正了一批冤案錯案,嚴肅查處了一批執法人員違法違紀案件,同時建立健全了保證嚴格執法、文明辦案的規章制度和監督制約機制。據統計,在集中教育整頓中,全國法院共復查各類案件456萬余件,發現原判確有錯誤的案件1.2萬件,已依法改判1.16萬件;共嚴肅處理2512名違法違紀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其中追究刑事責任的221人。各級檢察機關復查各類案件47.7萬件,糾正超越管轄范圍立案等有問題的案件3773件,給予161名錯案當事人刑事賠償,糾正729名檢察機關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超期羈押問題;共立案調查違法違紀人員1641人,已查結1550人,其中追究刑事責任的116人。

1998年,各級法院全面推進公開審判,強化對審判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一審案件除法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外,一律實行公開審判,二審案件也逐步提高了開庭率;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判;開庭審理案件實行當庭舉證、質證、認證、辯論,提高當庭宣判率;對一些有影響的重大案件進行現場直播或實況轉播。目前,全國已有11個高級人民法院,58個中級人民法院對部分案件的庭審進行了電視轉播,社會反映良好。199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嚴格規范了公開審判案件的范圍,明確審判活動的全過程都要公開,并規定了落實公開審判的保障制度。

檢察機關加大執法監督的力度,依法糾正訴訟活動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問題。1998年,在偵查監督工作中,對超期羈押情況提出糾正意見7.1萬人次,對偵查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9964件。在刑事審判監督工作中,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出抗訴3791件,對審判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1211件次。在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中,對有關部門辦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保外就醫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9672件次。在民事審判、行政訴訟監督工作中,重點糾正發生法律效力但確有錯誤的民事、經濟、行政判決、裁定,共立案審查申訴案件26158件,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8438件。檢察機關還依法查辦職務犯罪,1998年共立案偵查司法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等犯罪案件5811件7067人,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等犯罪案件1467件,依法保護了公民的合法權利。

中國律師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一支重要力量。據統計,全國律師事務所已從1979年的79家發展到1998年底的8600多家,執業律師從212人增加到10萬多人。到1999年3月底,已有79家外國律師事務所(其中27家來自美國)在華和26家香港律師事務所在內地設立了辦事處。1993年至1997年,中國律師共辦理刑事案件200萬件,民事案件121萬件,經濟案件150萬件,非訴訟法律事務206萬件,擔任政府機關和企業的法律顧問25萬家。

中國法律援助制度廣泛實施,在完善司法機制、維護公民權利、促進司法公正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5月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和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標志著中國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目前,全國共有各級法律援助機構500多個。1998年,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承辦各類法律援助案件8萬多件,解答公民法律咨詢100余萬人次,為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平等地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公民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

中國重視維護公民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權利。為保護公民的就業權利,國家通過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和職業指導,開發就業崗位,開展職業培訓等措施促進勞動者的就業和再就業。近20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共創造非農產業就業崗位2.5億多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1.3億人。到1997年底,全國設立各類職業介紹機構3.4萬多家,1997年共介紹873.7萬人次實現就業。199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

為解決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國家從1994年開始實施再就業工程,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截止1998年底,全國所有有下崗職工的國有企業均建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99%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已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其中領取生活費的比例為93.2%。通過實施再就業工程,1997和1998兩年,共幫助1042.5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國家積極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到1997年底,全國有技工學校4395所,在校生近193.2萬人,當年畢業生69.9萬人,同時培訓其他各類人員137萬人;就業訓練中心2700所,經勞動部門批準的社會辦培訓機構2萬多所,年培訓能力約為500多萬人。

國家保障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職工的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1997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為9405.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年職工平均工資為6470元,比上年增長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1998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發放職工工資446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7億元,實際增長4.4%;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13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6%。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西藏外)都頒布實施了本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保障了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水平。

為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國家制定了大量專項法規,建立健全各項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加強勞動安全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近年來,企業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發病率呈下降趨勢,工作環境的常規檢測合格率逐年上升。1997年,全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2.5%和9.8%,重大傷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5.6%和1.8%。

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迅速。到1998年底,全國已基本實行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了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有8400多萬人,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比例達到99%。到1998年底,全國有7932萬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到1997年底,有396.4萬職工和111.5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1155.3萬企業職工和266.8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了工傷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生育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參加兩項統籌的企業職工分別為3507.8萬人和2485.9萬人。

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到1998年底,全國已有600個城市和1242個縣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32萬人得到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全國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106萬張,收養80萬人。

公民的受教育權利進一步得到保障。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積極為公民接受教育創造條件。199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支出比上年增長11.91%,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1.42%。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49%,比上年有所提高。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撥款比上年增長12.03%。1998年,全國有360個縣(市、區)達到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要求,從而使全國實現“兩基”目標的縣(市、區)累計達到2242個,人口覆蓋率由1997年的65%上升到73%。全年掃除青壯年文盲320萬人,使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5.5%。到1997年,全國共有小學62.9萬所,基本實現每個孩子都能上小學;初中6.6萬所,94%的小學畢業生可以升入初中;高中階段教育學校3.1萬所,50%的初中畢業生可以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高等學校2000多所,年招生能力200多萬人,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45%。1997年,全國高等學校在校生總數為608萬人,其中研究生18萬人,分別是1979年的2.2倍和9.6倍。大學毛入學率提高到9.07%,高于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據統計,中國25歲及25歲以上的人口中,受中等教育的比重為42.5%,已接近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五、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中國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程度不斷提高。九屆全國人大有女代表650人,占代表總數的21.82%,比上屆提高0.82個百分點。九屆全國政協有女委員341人,占委員總數的15.5%,比上屆提高1.54個百分點。目前,有4位女性擔任國家領導人,有18位女性正副部長。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政領導班子中都配備了女干部,從而使全國省級黨政領導班子中的女干部數達到43人,比5年前增長46.47%。截至1997年底,全國女干部總數為1383.8萬人,占干部總數的34.4%,比1995年增長8%。

婦女就業人數增加,就業比重上升。據國際勞工組織1998年對包括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在內的全球26個國家就業狀況的統計,中國婦女的就業率達56%,居第一位。1997年,女性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例為46.5%,比1990年提高1.5個百分點;女性從業者比1990年增加3600多萬人。非國有經濟單位有女職工513萬人,比1990年增加5倍多,女性所占比重由原來的36%上升到1997年的47%。即使在目前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機制轉換的過程中女性職工下崗較多的情況下,女性整體就業率仍呈現上升趨勢。

婦女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據推算,1997年,15歲以上女性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為6.41年,比1990年提高近1年,快于同期男性增幅。女性成人文盲率由1990年的31.93%減少到1997年的23.20%。女童與男童入學率之差由1990年的2.91個百分點減少到1997年的0.21個百分點。1997年底,全國有女大學生118萬多人、女研究生5萬多人,分別占在校學生總數的36%和30%。中學和小學女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分別從1978年的41.5%、44.9%提高到1997年的45.5%和47.6%。據1998年底統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千余名院士中,女院士62名,占6%,高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女院士比例。

婦女的健康狀況不斷改善。1998年已有婦幼衛生機構3207個,床位42002張。各級衛生機構逐步建立健全了婦幼保健網,開展了早孕建卡、產前檢查、高危管理、住院分娩、產后訪視等一整套孕產婦系統保健工作,保護了婦女的生育安全。1997年全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63.5%,孕產婦死亡率為63.6/10萬,比1990年下降1/3。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已由建國前的36.7歲提高到1997年的73.2歲,比男性高出4.5歲,比聯合國提出的到2000年世界婦女預期壽命65歲的目標高出8歲。

兒童權益依法受到保護。1997年,全國有幼兒園18.3萬所,在幼兒園(包括學前班)的兒童2519萬人,幼兒園毛入學率達到40%以上。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9%,比199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1998年,希望工程資助失學兒童25.18萬名,新建希望小學1855所,資助災區貧困家庭兒童53907名。至此,希望工程實施9年來,已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16.11億元,資助失學兒童209.88萬名,援建希望小學7111所。為解決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就學問題,1998年國家教委、公安部制訂《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要求流入地人民政府依法為流動兒童少年就學創造條件,提供就學機會,保障其接受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1997年,為殘疾兒童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已有1440所,比1990年增加了近一倍;盲、聾、弱智兒童入學率由6%提高到64.3%。特殊教育在校生從1978年的3.1萬人增長到1997年的34.1萬人;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34.06萬人,是1990年的近5倍。

兒童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全國已有愛嬰醫院4730所。據統計,到1997年底,全球2000年兒童發展的24項目標中,中國有14項已經或即將實現。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33.1‰和42.3‰,嬰兒死亡率比20年前的74‰下降40.9個千分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也下降近1/3。1997年兒童腹瀉死亡率為141.7/10萬,比1991年下降67.8%。全國共建立康復中心(站點)達3371個,10年內已有416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其中9萬聾兒開口說話,60萬兒麻后遺癥患者經矯治手術改善了功能,14萬智力殘疾兒童通過康復訓練,增強了認知和自理能力。由國家投資興辦的城市兒童福利院91所,收養孤兒2萬多名。國家通過計劃免疫消滅了脊髓灰質炎。全民食鹽加碘,為9000多萬孕婦、2歲以內嬰幼兒等特需人群補用碘油丸,減少了殘疾發生。

六、少數民族的權利

中國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對少數民族特殊保護的政策。少數民族人民不僅同漢族人民一樣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全部公民權利,而且依法享有少數民族特有的各種權利。

少數民族享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九屆全國人大、政協中,55個少數民族都有代表和委員。占全國人口總數8.98%的少數民族,有全國人大代表428名,占代表總數的14.37%;全國政協委員257名,占委員總數的11.7%。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自1978年以來,中國新設立民族自治地方63個,目前全國共有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和1200多個民族鄉。全國55個少數民族已有44個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賦予各少數民族人民充分的管理本地區和本民族事務的自治權利。按照《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由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各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都由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其他組成人員都盡量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目前,全國少數民族干部已達250萬人。1998年,藏族干部已占西藏自治區干部總數的74.9%。

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行扶助政策,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據統計,1997年,少數民族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已由1978年的324億元增加到7087億元,增長21倍,年均遞增10.9%,比全國平均增長幅度高1.1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47元增加到4053元,增長15倍。少數民族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20元提高到1997年的1482元,增長11倍多;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75元提高到4818元,提高近12倍。

近年來,中央政府給西藏的財政定額補貼每年都達12億元以上。從50年代到1997年,中央政府共向西藏投入400多億元,并調動了大量物資進藏。繼1984年全國9省市援建43個工程項目之后,1994年中央政府和全國各地又無償援建62項工程,總投資達40億元,現已有60項竣工。這些援助和支持極大地推動了西藏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據統計,近五年來,西藏經濟以12.9%的平均速度增長,并已連續兩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到1998年,全區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150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5130元。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14平方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5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20平方米以上,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全區總人口由民主改革前的100多萬增長到1998年的240多萬,人均期望壽命提高了30歲。

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權利受到保障。1997年,少數民族專任教師已由1978年的43.3萬人增加到83.32萬人;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在校學生由1024.8萬人增加到2900多萬人。普通高校、中學和小學中的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分別為6.8%、6.7%、8.9%。內蒙古等8個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的省(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7.6%。55個少數民族都培養了自己的大學生,其中10多個少數民族每萬人擁有大學生數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7%,到1998年全區已建立起各級各類學校4365所,文盲率下降了47個百分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壯年非文盲率為96%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

中國重視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國,各少數民族依法享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自由,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據統計,全國有1萬多所各類學校進行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雙語教學”,涉及少數民族語言60多種。在西藏,中小學實行雙語教學,大中專學校設立藏文系或藏文班。藏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目前,全國從事藏學研究的機構有50多個,研究人員達數千人;藏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得到大規模的、有系統的普查、收集、整理和出版。大批藏文古代經典得到整理和保護,西藏人民出版社重點整理出版了一批古典名著,包括佛經、藏醫藏歷和歷史典籍、人物傳記、民族民間文藝書籍等。僅西藏圖書館就收集、整理和保護藏文古籍10萬多冊。《格薩爾王傳》是民間流傳的英雄史詩,自治區設立專門機構進行搶救整理,現已整理出5000多萬字,出版研究專著30多部。西藏大批珍貴文物得到保護,繼布達拉宮維修工程之后,西藏自治區政府又投資2600萬元,于1997年10月完成對甘丹寺的全面維修。

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西藏已初步建成遍布城鄉的醫療衛生網絡,截至1997年末,已有衛生機構1324個,醫院床位6246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超過2.5張;專業技術人員1092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1.84人。寧夏回族自治區有衛生機構476個,每千人擁有醫生數5.15個,人均衛生事業費為19.51元,分別比1957年增長51.59%、213.41%和2923.14%;貧困山區缺醫少藥的狀況得到徹底改變。

七、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中國一貫尊重國際社會關于人權普遍性的原則,積極參與國際人權領域的活動,主張在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國際社會就人權問題開展對話與合作。

1998年是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發表50周年。江澤民主席于1998年1月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中國政府完全支持國際社會紀念這一綱領性文件,回顧和總結人權領域的工作,展望和規劃未來。12月10日,江澤民主席致函祝賀中國人權研究會召開“《世界人權宣言》發表50周年紀念會”,高度評價《宣言》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為締造一個公正合理、和平繁榮的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10月,中國以“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人權”為主題,召開第一次國際研討會,邀請世界五大洲26個國家的近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總結《宣言》發表50周年來國際人權的實踐經驗,研究當前國際人權領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討世界人權跨世紀發展的前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闡明中國政府對促進世界人權的原則立場。作為紀念《宣言》發表50周年活動的一部分,中國學術界還舉辦了其他一系列研討會,并于12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辦了系列人權專題節目,開展人權知識的普及教育。

中國政府歷來重視國際人權公約在促進人權方面的積極作用,迄今已加入17個國際人權公約,并采取多種措施認真履行公約義務。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分別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簽署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現中國正在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對公約進行審議。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有關規定,上述人權兩公約適用于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并將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1997年11月,中國政府決定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向聯合國轉交《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執行情況報告,以使有關公約機構和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香港的人權狀況。

中國積極與聯合國開展人權領域的合作。1998年9月,中國政府邀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羅賓遜夫人來華訪問,雙方就人權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并且簽署了《技術合作項目的合作意向備忘錄》。1999年,又邀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專家團訪華,該專家團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有關地方政府部門就人權領域的咨詢服務和技術合作問題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和廣泛的討論。近年來,中國政府還先后邀請聯合國宗教不容忍問題報告員、聯合國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訪華。最近,中國政府還準備邀請聯合國酷刑問題報告員訪華。

中國在人權問題上一貫主張對話,反對對抗。多年來,中國與世界許多國家就人權問題開展了對話和合作。中國領導人在與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有關人士會晤時,就人權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1997年,江澤民主席成功地對美國進行訪問,雙方在簽署的《中美聯合聲明》中,決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承認在人權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但同意本著平等與相互尊重的精神,通過政府和非政府的對話開展討論。1998年克林頓總統訪華時,與江澤民主席就人權問題進行了坦率的對話,雙方再次重申上述共識。去年歐盟與美國先后作出放棄在聯合國54屆人權會搞反華提案的決定,推動了中國與有關國家的對話與合作。此后,中國與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瑞典、巴西、日本、美國、歐盟等許多國家和組織就人權問題舉行了政府和非政府間的對話,舉辦了一系列雙邊或多邊研討會,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在人權領域也還存在著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中國政府愿意借鑒世界各國在促進人權方面的有益經驗,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促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對話與合作,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一九九九年四月·北京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中國人權基金會接受捐贈 拍賣捐助西部貧困學生
中國發表《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
中國人權問題取得四大進步 推出一系列保護舉措
中國人權研究會:如何正確評價中國的人權狀況
中國人權面面觀:讓壯有所為 老有所養
《一九九六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