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國的地震文化
五十年過眼云煙。半個世紀前的那次駭人聽聞的大地震,不僅讓智利人在心里記住了天災的恐怖,更是每時每刻為下一場大地震的到來做著準備。在世界上,大概除了多震之邦日本,第二個對地震災害有著無比深刻認識的國度就是智利了。
智利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最頻繁、也是最強烈的國家,世界全部地震能量的四分之一在智利釋放。但由于預防措施充分,智利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卻一直不多。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死亡不到3000人;1985年的圣地亞哥8級地震,死亡不過177人;而造成三萬多人死亡的齊連7.8級大地震,已經是71年前的事情了。
今年2月27日智利發生的8.8級地震,其釋放的能量是一個月前海地7.3級地震的501倍。雖然,這次地震或可稱作21世紀迄今為止級數最高的地震,但截至3月5日智利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數僅為279人,智利受到的打擊遠小于海地大地震,以及1960年的瓦爾迪維亞大地震。
歷經了兩次大地震的幸存者阿曼多雖然緊張,但是在生死攸關之際依然保持著冷靜和從容。他們家的屋子雖然前后晃動,但是并沒有倒塌。用不著海嘯警報響起,居民們已經有序地逃往遠離海岸的高地,智利的軍警和政府官員在街頭維護治安救助難民。
雖然在1960年的大地震之后若干年里,智利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但1973年靠軍事政變上臺的獨裁者皮諾切特通過采用一批“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的建議,推動了市場經濟和私有化。在后來的30年中,掌握著世界銅礦近半產能的智利成了南美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和當年的“東亞四小龍”一起聞名全球。在過去30年中智利被視為拉美國家中社會穩定有序、經濟繁榮健康的榜樣。地震的切膚之痛和厚實的經濟基礎,讓智利有了應對地震的充足資本。
正如海地大地震研究者、普渡大學地質學家埃里克·卡萊斯所言,“地震并不殺人,如果你不給它提供毀滅的對象。”為了應對地震,不給它留下任何機會殺人奪命,智利政府為建筑物建立了系統的審核標準,為民眾提供深入的地震教育,以及有效的政府地震應急措施。
智利政府于1940年頒布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并將不合規范的房屋強行拆除。智利建筑協會總裁法雷納多·馬林介紹說:“在智利,國家建筑系的學生進學校第一年就要重點學習抗震設計。”房屋抗震設計是智利各大學建筑系課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課。
自1970年以后,智利至少經歷過13次里氏7.7級及以上的地震,大部分脆弱的建筑都已經在地震中被毀。多年來,智利建筑業廣泛采用一種被稱為“強柱弱梁體系”的抗震設計。根據“強柱弱梁”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支撐是鋼筋混凝土的立柱,地震發生時,橫梁盡端將會斷裂,起到化解地震能量的作用;與此同時,鋼筋混凝土的立柱依然矗立不倒,為逃生者提供寶貴時間。智利當地的每幢房屋在打樁之前,都要鉆孔測波速,計算房屋的自振頻率,以使其骨架隨地震波自由擺動。
“地震的時候,我感到樓房在夸張地搖擺,窗戶幾乎快要和地面平行了。盡管如此,我們的公寓仍然沒有在這次地震中坍塌。”一位名叫埃爾的美國青年在自己的博客中描述了2月27日康塞普西翁大地震中不可思議的一幕。“當然并非所有建筑都如此耐震,我在電視中看到一座新建的樓房在地震中倒塌了。當地人說,這個建筑商將會被住戶們告上法庭,因為智利法律有專門針對建筑物抗震與否的法律條文。看來,那個建筑商要賠上一大筆錢了。”
一名親歷智利地震的中國網友,在博文中寫道,“地震時,大家都跑到街上的時候,當地警察用喇叭喊話,讓大家都回到屋子里去,不要到處躲藏,說屋子里是最安全的,可以抵抗更高級別的地震。事實也證實了這一點,倒掉的房子大多是貧民區自己搭建的房屋。”
據智利當地新聞報道,3月2日,地震后的第四天,智利救援人員在重災區康塞普西翁一幢倒塌的大樓內救出79名幸存者。救援人員稱,由于該建筑有抗震設計,即使倒塌后也留有許多空間,因此使得很多人成功獲救。
除了對建筑物的抗震等級提出了法律上的要求,智利政府同樣對民眾展開了不遺余力的防震逃生教育。自1977年開始,每一年智利都會舉行三次地震模擬演習。中小學生、公司企業雇員都會被反復教育,地震來臨時,要盡快逃到平地;躲在堅固的桌子下、門框或者承重墻附近;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和頭部,并且保持鎮定。盡管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地震求生手段,但在地震一瞬間條件反射般的自救手段,往往可以幫助許多人逃出死神的收割。
同時,智利政府非常重視本國的地震專業人才培養。“國際地質災害”主席布賴恩·塔克介紹說:“就人均標準來說,智利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學家和地震工程師”。這些專家的建議得到智利這個南美洲最富裕國家的政府的聆聽,不僅被納入建筑師的建筑設計藍圖,也被政府緊急計劃中的建筑規定采用。
在智利與法國合作完成的地質科考項目中,智利學者在震前就已經預測出近期智利已經具備了發生大地震的條件,這或多或少對政府和民眾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在智利,從政府職能部門,到普通百姓,都仿佛是一臺臺上好了發條的機器,隨時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而且每逢其它國家地震,智利都會降半旗致哀,以提醒國民地震的慘烈。
在智利,人們信奉一句話,“沒人能夠控制自然之母,但是做好應急措施,我們可以將損失最小化。”在憲法中,智利政府規定各大區區長和省長具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范和應對突發災害的權利和義務。許多應急救災機制已經規范化、法律化。
此外,智利還設立有“全國緊急情況辦公室”,負責協調地震發生時和發生后的全國救援工作,包括消防隊、醫療救援人員和民防等部門都歸其臨時調配和領導。
該辦公室官員稱,全國有關地震的應急反應系統分為國家、大區和地區三級。針對不同級別的地震制定不同預案。該辦公室平時提供一些有關地震來襲時避免損失的建議,比如如何避險。而在本次地震中,正是該辦公室不斷發布的海嘯、余震等預警信息挽救了無數生命。
對比海地與智利地震,當太子港地震發生若干天后,海地人還不知道他們的總統先生是否幸存。而在智利,總統巴切萊特在地震發生當日就發表講話安撫民心,而之后每一天都會通過媒體向民眾報告智利政府的救災進展。正如《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安妮·艾波鮑姆所言,智利健全的政府機制,讓這個地震之國雖然被搖撼,但始終沒有被天災擊垮。
半個世紀前的歷史最強震是元兇?
地震發生近一周后,人們的目光逐漸從災區的現場轉移到了“為什么這里會地震”上面。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研所聯合項目教授林間專門發表了一篇論文,闡明2月27日8.8級地震實際上是由半個世紀前的1960年智利大地震導致該地區應力加劇所致。
作為全球海洋地球物理和地震學研究領域的頂尖人物,林間曾經被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評為“過去十年間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地震學者”之一。他的文章剛一發表,立刻引起了眾多西方媒體的關注。
五十年的歷史最強震緣何成為今次地震的元兇?面對《外灘畫報》記者的疑問,林間笑著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把智利1960、1906、1922和1985年三次超過8級的地震區域繪制在地圖上,你會發現,它們中間恰好就是這一次地震的區域。而上世紀60年代的大地震和這次地震所處的斷層相連。地球表面是有彈性的,就好像我們是鄰居,兩家的柵欄是連在一起的。
一旦你家的柵欄倒了,必然會影響到我家的柵欄。地震也是如此,雖然我們早就推測這里由于受到1960年大地震的影響,該地區的應力已經增加,但是目前的技術還沒有辦法準確測量出該地所能承受的壓力是多少,所以沒有辦法告訴公眾什么時候會發生大地震。這是我們地質學家的遺憾。”
在林間和他的同事羅斯·斯坦因在2004年共同完成的一份學術報告中,他們認為刺入南美板塊下部的納斯卡板塊是導致智利成為地震多發帶的根本原因。“在智利,兩個板塊相互運動的速度超過每年80毫米,這幾乎是世界上板塊運動最快的地方。”
雖然林間人在美國,但是由于伍茲霍爾海研所的一艘科學考察船正在智利海域進行海底勘測,他正在與遠在智利的同事合作,利用水下機器人對震區海底進行考察,分析海底地形的破壞程度,以及是否會在未來形成海嘯。(外灘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