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為會員服務的意識和水平明顯提高。
會員服務平臺普遍加強。全國學會己有34%的建立了專職會員工作機構,另有52%的學會配備了專職人員。己有53%的全國學會制定了會員工作制度,服務工作更加規范。會員工作的開展進入現代化、數字化進程。會員發展、管理和服務均在網上運行,中國科協個人會員登記號制度和會員信息化管理系統得到進一步推廣,己有100個以上的學會試行了會員登記號和中國科協學會個人會員管理系統。
會員服務內容形式實現多元化。據調查,全國學會為會員主要提供了信息類、獎勵類、增值類三大類服務。96.6%的全國學會己經建立了面向會員的信息溝通渠道。其中55.6%通過網站公布學會信息,53%通過會訊或會刊與會員溝通信息,43%的學會通過電子郵件傳達學會信息。此外減免注冊會議注冊費、提供繼續教育和考察的機會、優先推薦參評學會的獎勵、優先在刊物上發表文章等成為學會服務會員的主要方式。
會員訴求反映機制和會員誠信制度在部分學會試行。中國計算機學會等20多個學會建立了會員建議呈報制度,鼓勵會員發揮專業優勢,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中國化學會、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等8個學會建立了會員誠信制度,通過發布公告、會員道德準則等方式加強學風建設,規范會員的科研行為,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
積極開拓創新,會員工作亮點不斷。全國學會的會員工作開始從“被動服務”走向“主動服務”,從“一般性服務”走向“個性化服務”。中華醫學會、中國心理學會等建立專項資助,建立支持會員開展科學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長效機制。中國水產學會、中國化學會、中國營養學會等積極加強會員基層組織建設,會員密切了學會與會員的聯系和溝通。2008年有34個學會在全國40多個城市開展了會員日活動,參與會員8.1萬人。會員的管理服務工作有了更為強大的組織依托和工作隊伍。
兩年來,學會會員凝聚力不斷增強,認為學會凝聚力很強或比較強的會員比例增至46.9%。認為凝聚力不太強的會員僅占4.3%,比2006年降低了17.2%。科技工作者加入學會后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有所提高。有近60%的會員認為作為會員有很強或較強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與2006年相比,認為榮譽感和責任感很弱的比重由5.0%降低到3.3%,說不清楚的比重也由9.5%降低到3.9%。56.8%的會員認為學會在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方面發揮很重要或者比較重要的作用,僅有2.5%的會員認為沒多大作用或者基本沒作用。
第四、以會員為本的組織體制愈益健全。
民主治理結構基本健全,民主辦會原則得以初步貫徹。全國學會96%能夠按照章程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約79%的會員反饋,其所在學會的會員代表大會能夠部分或完全代表廣大會員的意志。各學會的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及其負責人的產生基本上實現了無記名等額或差額投票選舉。86%的學會能夠根據章程規定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78.2%的學會重大問題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來決策,82.8%的學會在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換屆時將自身的財務收支概況向會員代表大會公開。
部分學會開始建立監事或監事會制度。一些學會開始配備監事、監事會,嘗試建立司庫制度,負責對理事會的決策程序合法性、學會的財務管理進行監督。
進一步改革和理順掛靠體制。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開展了學會共建工作,將掛靠中科院的45個學會納入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的全局性工作予以支持。一些學會嘗試逐步調整掛靠體制,嘗試多元掛靠、無掛靠等多種形式,保證了有關單位對學會的支持。中國計算機學會等個別學會的辦事機構脫離了掛靠體制,實現獨立運作,業務、財務、人事方面實行了完全的獨立,實現良性循環,學會的活力進一步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