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兩名工作人員在“雪龍”號駕駛室調試儀器。新華社記者 鄭悅攝
我國第24次南極考察隊將于11月12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從上海啟程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南極考察活動將圍繞長城站、中山站兩站改造,實施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和確保內陸站建設選址這三大任務一一展開。
為在“人類不可接近之極”建站選址
記者:此次南極考察將在冰穹A地區進行綜合考察。因為我國將在冰穹A地區建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這一綜合考察格外引人關注。
曲探宙:是的。冰穹A是南極冰蓋最高區域。由于其嚴酷的氣候環境條件,這里過去一直被國際南極考察界認為是“人類不可接近之極”。2005年1月18日,我國內陸冰蓋考察隊從地面到達冰穹A并開展實質性科學考察行動,這在人類南極科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次考察首先將測定我國南極內陸考察站址及環境參數,為建站選址提供系統、詳實的決策依據,為下一年度完成內陸站建設奠定基礎。
其次,利用冰穹A這個南極科學考察和研究的制高點,進行冰蓋典型斷面綜合考察、冰穹A冰芯鉆探、綜合地球物理探測和天文學觀測等,以此帶動一批具有極地特色和優勢的學科發展,形成我國的優勢研究領域,為國際極地年和國際南極科學作出貢獻。
這次內陸隊總計工作時間計劃為90天??疾礻爢T在冰穹A大本營及其周圍6000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建站選址和科考任務,計劃花去20天時間,在2008年1月底之前撤離冰穹A。
記者:能否具體介紹幾個內陸考察任務?
曲探宙:我們有一項主要的考察任務叫作“冰雷達探測”,這也是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熊貓計劃”中的一個核心內容??瓶缄爼诒稟區域繪制高精度三維冰下地形圖,為確定內陸科考站站址提供最詳實的探測數據;同時,也可明確冰穹A是否存在超過150萬年的古老冰體,并尋找最佳的深冰芯鉆探位置。
這個任務采用穿透能力超過3500米、四種極化天線的脈沖調制型冰雷達探測系統開展工作。為完成冰穹A區域1400千米冰雷達探測任務,至少需要30桶燃油。
冰穹A區域1∶50000地形圖的測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測區范圍15公里×30公里,可為我國內陸科學考察站的站址選擇提供可靠資料。
另外,根據冰穹A的特殊地理位置,還將建立一個天然地震觀測系統,利用天然地震觀測數據,獲得站點及其周圍地區地球深部結構信息。
記者:在“人類不可接近之極”進行這些科考活動,一定相當艱難,甚至充滿了風險。
曲探宙:在那樣的環境下,科考和探險是分不開的。我們已經確立了相應的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比如,科考隊員每天與中山站電話聯系一次;如現場條件不許可,則中止考察,卸掉物資就地返回,確保人員安全等。
“熊貓計劃”關注生態、環境主題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熊貓計劃”。
曲探宙: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的核心計劃“熊貓計劃”,全稱是“南極普里茲灣—埃默里冰架—冰穹A斷面科學考察與研究計劃”,英文簡稱“PANDA”,恰好是“熊貓”的意思。此次考察分為度夏和越冬考察,包括內陸冰穹A地區考察在內,一共需要執行科考任務37項,其中和國際極地年有關的就有29項。
這些科考任務大都集中在生態、環境的主題,圍繞著全球氣候環境的變化展開,比如南極長城站區生態環境演變研究、南極法爾茲半島生物多樣性調查、南極中山站區生態環境演變研究等。這是由于極地生態系統對氣候環境變化極為敏感,是跟蹤、監測和研究區域性和全球性氣候環境變化及其響應和反饋作用的天然實驗對象。
記者:南極的極端環境為我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條件?
曲探宙:確實如此。這次考察就將有針對性地進行隊員的生理、心理適應比較研究,以及營養膳食調查和營養干預研究等。
長城站處于南極圈外,中山站處于南極圈內,冰穹A處于4000米的低氧、高寒、強紫外線的復合環境,在這些環境下通過對隊員進行生理、心理監測,可以獲取重要的第一手數據。
這些研究成果既可為我國極地特殊環境生理學積累資料,也可應用于航天、高原和現代社會心理健康研究。為此,科研人員在內陸隊隊員出發前、到達中山站、到達冰穹A、返回中山站和返回國內不同時間段都將對其進行生理、心理指標檢測,并將血樣品采集、分離和保存后帶回國內,進行實驗室深層次分析研究。
另外,這次科考任務之一的極地機器人系統現場考察與應用研究,將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驗證機器人系統的關鍵技術,采集大量的科學觀測數據,為后繼的該機器人系統實用樣機投入使用奠定基礎。
記者:對長城、中山兩個考察站進行大修也是一項重要任務。
曲探宙:長城站是今年改造重點。它建于1985年,已超過當時的設計使用年限,由于各種原因,考察站的整體能力也有所下降,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需要對原有站區進行拆除、改造、新建。根據安排,2007—2008年南極夏季期間要完成900多平方米科研棟、600多平方米綜合活動中心、遠程通訊網絡系統建設等任務。同時還要對長城站周邊進行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攝影。
中山站建于1989年,在此次南極考察度夏期間將拆除原科研棟和完成綜合棟等11個單體建筑的基礎工程,建設985.56平方米的車庫。同時國家測繪局將以中山站站區為核心2平方公里內施測1∶500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圖。(余建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