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黃白相間的磁懸浮列車模型,曾先后出現在第十屆科博會和日前舉辦的“2007中國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上。這個引人關注的模型就是我國正在試驗、研制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而它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
一提到磁懸浮列車,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日本、德國,京滬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等高鐵項目在使用哪國技術上,曾經爭論得異常激烈。現在,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實現國產化令所有人為之一振,昨天,相關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是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列車,與高速磁懸浮列車引進吸收自主創新不同的是,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完全依靠的是國內科學家和工程師多年的研制、自主創新,沒有引進、吸收任何一個國家的技術。“可以說,我國的中低速磁懸浮技術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該人士表示。
相比較而言,國內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比高速磁懸浮列車發展得早些,其研究散落在國防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研究機構。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技術只有日本擁有,并建有1.5公里試驗線和愛知世博會8.7公里運營線。而在國內,這項技術則為北京控股磁懸浮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國防科大所掌握,建有試驗車、試驗基地和試驗線路。
去年年初,國內首列按商業運營標準自行開發出的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樣車的問世,就標志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各項關鍵技術。今年4月,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實現了雙車聯掛運行,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成功運行1萬公里。
國防科技大學磁浮中心總設計師常文森曾表示,早在2001年,中國就自主研發了第一輛中低速磁懸浮試驗車,而其工程化列車實現雙車聯掛運行,為形成中國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技術工程化能力奠定了基礎。
從它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就已經能看出,完全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研發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
在上周的“2007中國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上,列車生產制造方北京控股磁懸浮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平曾表示,預計今年年底,一條中低速磁懸浮工程化試驗示范線就可完成,年內可進行行駛試驗。(鄧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