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貧二代’,生活靠自己”
又是一次烈日下的調研。8月27日上午,室外溫度達35度。顧若君和同伴拿著50份問卷,從新街口的青石街開始,一路來到夫子廟,展開了“貧二代”生存狀況的調查。
發出的50份問卷當中,有效回收了38份。被訪者月收入幾乎都在1500元以下,有的是飯店的廚師,有的是街面小店的收銀員,有的則剛剛很茫然地踏入這個新的城市,正在尋找著謀生的機會……他們對待問卷上的問題都很認真,讀到問卷上印著的“貧二代”18條標準時,往往會心一笑。
令調查者感到意外的是,“貧二代”——這個并不太中性的名詞,并沒有讓接受調查的人生氣,他們完全接受這樣的人生定位,并不忌諱自己面臨的現實狀況。一個小吃店的服務員在被問到自己年齡的時候,稍稍紅了一下臉,但被問及父母的職業時,卻很坦然地回答:“他們都是農民。”
父輩的貧窮讓他們失去了很多生活中的機會,但被調查的這些人中,卻沒有一個人對他們發出抱怨。所以,當他們看到“18條標準”中的第1條:“在各種‘拼爹’(注:比拼老爹,指學得好不如有個好爸爸)游戲中失敗”時,都會笑一笑,但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這是最符合自己心聲的。
“不能埋怨老爸,生活還是要靠自己。”一個姓張的小伙子在接受調查時,這么回答為何不選第1條的理由。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但夢想仍在
“如果讀過《紅樓夢》,最受觸動的應該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這是18條標準中的第7條。在38份回收的問卷中,有11個人選擇了這一條,認為這條描述最符合自己的心聲。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并沒有看過《紅樓夢》。
“就覺得這句話好。”小張實在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為何選擇了第7條。21歲的小張是福建沙縣人,在南京的一家沙縣小吃店打工。用自己的雙手做出最純正的沙縣小吃,招待客人。
“年輕的時候都會有夢想吧。”小張說,他上初中的時候,就曾夢想過掙好多好多的錢,當時在他的想法中,掙錢是多么簡單的事。后來,由于自己成績不好,中學畢業后就不再上學,而是跟著家人四處去打工。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去過中國許多大的城市:深圳、北京、廣州、上海……
經歷了這么多年的磨練,小張現實了許多,也多出了幾分和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就這么干下去吧。”小張說,“要說夢想,那就是自己開一家沙縣小吃店。”小張笑了笑,“這個夢應該還是切合實際的。”
小陳也選擇了第7條,認為這條的描述是最符合自己心聲的。小陳在一家飯店做服務員。上午剛剛9點,小陳就已經在飯店上班了,忙著擦桌子,拖地。她要一直忙到夜里9點,而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
小陳是安徽人,高中畢業。當問卷發到她手里的時候,她稍稍遲疑了一下,用眼睛悄悄瞄了旁邊的老板娘一眼。看到老板娘沒有否定的意思,她才把拖把倚靠在自己身上,閱讀起問卷來。
“我原本可以念到大學的。”在填到學歷時,小陳稍稍在高中和大學之間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選擇了高中。“我的成績很好。”小陳說,但由于家里經濟的原因,她選擇了放棄。
“不然我現在該大學畢業啦!”小陳說話的時候,眼睛亮了一下,但一下子又黯淡下來,“其實大學畢業了也沒啥用。”小陳像是在自我安慰,“現在連大學生工作都不好找,我卻還有1000多塊的工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