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醫”異軍突起
問題是,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朱健樺注意到,大眾健康類暢銷書的部分作者不是醫學專家。除半路出家的吳清忠外,《無毒一身輕》的作者林光常,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社會活動家”。這點有別于歐美健康類圖書。據朱健樺介紹,在美國,大眾健康類圖書作者基本上是醫學專家,比如《醫生所沒有告訴你的和藥店職員所不知道的:關于另一種治療》的作者愛德華·L·斯庫內德是一位極其優秀的研究者和臨床醫生,約翰·威利公司出版的《自然療法的處方》的作者是醫學博士詹姆士·巴爾赤和得到自然療法許可證的醫生馬克·斯特恩格勒。
而引起爭議最多的書籍要首推“劉太醫”系列。
2006年4月,“劉太醫”系列的第一本《劉太醫談養生》出版。這本300多頁的厚書與同時期的保健類書籍相同而又不同。相同之處在于,從1月份《人體使用手冊》算起,市場上開始出現幾部借中醫談養生的保健類書籍,不同之處在于,“劉太醫”是其中一部講故事談養生的書——一些讀者反饋說明,“劉太醫”系列之所以暢銷,講故事的形式是一大原因。
根據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和策劃方光明書架文化有限公司的說法,當時并沒有想到“劉太醫”會火起來。事實上,從光明書架文化有限公司與劉弘章簽版權代理合同到書的出版,已經有8個月過去。這不是一般暢銷書的操作模式。
不過,簽署的合同還是包括了六本書,《劉太醫談養生》《病是自家生》《是藥三分毒》《一步錯百步歪》《有病早知道》和《看病不求人》。據記者了解,依據合同,版權屬于光明書架。“劉太醫”系列的臺灣版也由光明書架授權。出版社完成的工作是成書內容的編輯以及書的銷售。
至今為止,這套書的前三部已經出版,第一部在2006年4月份,第二部在8月份,間隔4個月。到了2006年10月份,第一部書《劉太醫談養生》榮登北京圖書大廈暢銷書排行榜第五名。
書的暢銷,沒有縮短第二本和第三本書之間出版周期的間隔,反而延長了。最晚一本《是藥三分毒》在2007年2月出版,距離上一本間隔了5個月。據說,這是因為作者有意拖延,理由是第三本涉及一些藥方,因此要慎重。第三本書出版次月,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就其內容有爭議的報道評論出臺,這是后話。
“劉太醫”如何出臺
據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介紹,“劉太醫”的暢銷并沒有前期策劃。它的受歡迎程度完全是從市場銷售業績中體現出來的。
已出的三本書,每本在400頁左右。如果后三本書字數略等,這意味著劉弘章父子的工作量不小于寫三部《白鹿原》。
有來自不同消息源的說法,“劉太醫”系列的第一本書成書時間只有一星期,而且有一部分內容為所謂執筆編輯協助完成。但這一說法沒有被證實,出版方和策劃方都表示三本書均是作者自己創作。
事實上,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和光明書架并不是第一個出版劉弘章父子書籍的人。關于劉太醫的策劃,互聯網上有人透露說,與原新華印刷廠職工、現“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基金會”主席余海若有關。
早在2004年7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劉氏父子的《太醫養生寶典——中醫世家漫談三分治七分養》。據業內人士說,這本書屬于作者自掏腰包付費出書,而且與中醫界人士推介有關。這本書是《劉太醫談養生》的前身,余海若為之寫序言。2002年,余海若曾在香港注冊一家世界自然醫學基金會有限公司。
光明書架與友誼出版公司對本刊表示,他們是在看過中國文史出版社再版劉的書之后,才做決定操作“劉太醫”系列的選題。彼時劉弘章與其他出版社也有過聯系,但一些出版社要求他刪掉書里的故事,只保留保健藥方等內容。
有人說,與作者接觸,發現作者不太像良醫的形象,卻是比較典型的天津“衛嘴子”,善于侃大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透露,在出書前曾請中醫界的醫師就書的內容把關,在2007年3月劉太醫成為爭議人物后又請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吳大真女士重新審議過。
不過,這些并沒有影響編輯對書中所提藥方價值的判斷。事實上,在書暢銷后,有些編輯會自費購買“劉太醫”系列送人。出版社也有人提出“劉太醫”的藥方其實早有,并非“劉太醫”獨創。也有人認為,“劉太醫”的書就是養生保健書,不是醫科專用教材,不應該用嚴格的醫學標準去要求。而且這套書沒有違背中醫養生常理,老百姓比較認可。★ (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