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逐步轉變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一個結構,才是現代的相對符合社會穩定和發展要求的一種狀態,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這樣的一個結構?!边@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昨天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的。李培林表示,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到2006年這個差距已經達到3.3:1。
據記者了解,本月初,一條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的信息顯示,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由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6年的0.47,屬于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國家。
而從近幾年我國改革收入分配的目標來看,“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一直是努力的方向。黨的十六大強調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被多位學者解讀為我國決心構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而去年年底,財政部部長金人慶也表示,財政部將加大稅收調節力度,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比重,努力形成“橄欖型”的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拉大
主要在于不合理的差距
對于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李培林指出,有些是合理的差距,合理的原因包括教育收益率的提高,過去“大鍋飯”的體制下人力資本的投入在收益方面顯示出來的差異不明顯,而這些年隨著我國教育收益率的逐漸提高,由于掌握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的程度不同,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但李培林也認為,收入分配拉大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差距。這些差距包括拖欠農民工的工資、社會保障的不健全、法定公民應該享受到的待遇沒有享受到,以及侵權造成的一些隱性的收入不平均,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收入分配,這可能是群眾意見較大的一個方面。
據悉,目前還出現了一些由國際化因素造成的差距,比如虛擬經濟與房地產,造成財產方面拉開的速度比過去傳統產業時期要快得多。另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造成了中間的管理階層正在產生分化,只有少數人上去了,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又降低了。
收入分配改革
將觸痛很多人的既有利益
李培林昨日表示,改變收入分配的結構是一個比較漫長和長期的過程,可能會觸痛很多人既有的利益。
“當社會逐步轉變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一個結構時,這個結構才是現代的相對符合社會穩定和發展要求的一種狀態,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
李培林表示,改變收入分配的結構是一個比較漫長和長期的過程。因為收入分配的改革是一個利益的調整,可能會觸痛很多人既有的利益,所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還有很多新的矛盾和利益分析的協商、對話和最后的妥協,這都是可能發生的。所以說不可能是一個很快的過程。但是現在整個政策的趨向發生了一個變化,整個趨向開始朝著有可能扭轉的方向走。
價格上漲3%,工資應漲5%
今年5月份以來,我國出現了全國性的豬肉價格上漲情況,許多城市住房價格也繼續大幅上漲,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連續攀升早已突破3%的警戒線,同時很多人也開始體會到“錢不夠花”,抱怨工資增長緩慢。
面對物價上漲和居民收入之間的矛盾,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表示,物價的上漲不能超過收入的上漲,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每一年的工資調節,它要看住價格,價格上漲3%的話,工資應該漲5%。
“如果工資增加了2%,但是物價增長了5%,那我們的生活質量就下降了3%?!崩钆嗔终J為,我國應該要完善工資和物價的政策,以日本的大米價格為例,日本政府可以補貼到國際市場價格的7倍以上,以保持物價的相對穩定。
要應對目前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僅靠提高普通職工工資是不夠的。而政府不能直接干預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增長,目前只能通過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保證一定的工資水平,因此應對物價上漲,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增加工資這個簡單的手段,要綜合應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控制物價配套工作等手段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