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可以說在全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全國政協常委范寶俊4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對于干了27年民政工作、15年民政部副部長,現任中華慈善總會會長的范寶俊委員來說,談論最低生活保障問題,應該是最有權威的。在2006年,范寶俊委員還率領全國政協城鄉居民低保專題調研組在全國各地進行了調研。
他的上述觀點是對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吳建民2日發言中相關內容的回應。吳建民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全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
全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凡是我國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均有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通俗講就是,"全民低保"等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簡稱"城市低保")加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簡稱"農村低保")。范寶俊委員表示,政府近些年加大資金投入,制定更多惠民政策,總的來講就是構建一個穩定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中最低社會保障體系又是最重要的內容,也可以說是保障困難群眾的最后一道安全網。
范寶俊委員認為,我國在試點階段所取得的成績和我國經濟實力增強是時機成熟的主要原因。
他認為,我國從2005年開始在全國試點的農村低保措施切實可行。據了解,我國目前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已經基本覆蓋了全國,2000多萬人受益于此。但農村的低保工作與社會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最近兩年,在中央的大力倡導和推進下,全國已有24個省份,2400多個縣初步建立了當地的農村低保制度,已使1300多萬農民受益。民政部2007年還決定把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建設由試點階段轉向全面推進階段,中央財政將對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同時,我國國力增強,有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是時機成熟的最重要原因。據了解,目前全國農村有2370萬貧困人口,按照2005年低保試點地區的人均補償300元人民幣計算,財政每年支出60多億元,便可在廣大農村建立低保制度。根據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和財力狀況,這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全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范寶俊說,首先是某些領導的認識不夠,還沒有將其作為重中之重,擺上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其次,資金的籌措比較困難。現行的農村低保制度主要采取市、縣財政分擔,省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的籌資模式,中央財政至今未安排農村低保資金。經濟條件尚好的東部沿海地區問題不大,但經濟欠發達的中西地區尤其是國家級、省級貧困縣的財政壓力很大。這都需要中央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并對貧困地區給予政策上的傾斜,這樣才能為全國低保制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淑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