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汾陽采訪時了解到,當地殘工委正在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實施“馬路經濟”方案,為殘疾人創造就業機會。
所謂“馬路經濟”方案意指政府將依托國道、省道、市道、鄉道、村道“五條馬路”,造就殘疾人就業的廣闊市場。
汾陽市殘工委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汾陽是全國名白酒最大的生產基地,同時又是商品糧基地、核桃生產基地,土特產資源優勢突出。政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形成“馬路經濟”,不僅可以一次性安置萬余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大部或全部就業,為殘疾人提供自食其力的“大舞臺”,還可以培養殘疾人的市場經濟意識,提高其謀生技能。
為確保殘疾人能夠在“馬路經濟”方案中找到合適位置,汾陽市政府以及各級殘聯機構對當地殘疾人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并實施“庇護性”“引導性”“支持性”就業,以確保他們在各級組織的幫扶下,順利達成脫貧奔小康的目的。
汾陽現有殘疾人口19800人,占人口總數的5%,有勞動力的殘疾人為12,700人,僅依靠行政事業單位、福利企業、私人企業安置很難實現殘疾人的充分就業。近年來,不少殘疾人的生活狀況與健全人相比,差距在逐年拉大,尤其是農村殘疾人返貧現象嚴重。為此,汾陽市殘工委決定全面實施“馬路經濟”方案,為殘疾人就業提供“綠色通道”和較為穩定的就業援助制度。(張平鋒 劉軼芳)
新華網 2004年5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