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是可再生的優質能源。發展風電,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緩解能源供需矛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戰略舉措。
近日,記者在東北地區調查發現,低水平的盲目無序建設、遠超出實際需要和接納能力的大干快上,使風電這一新能源開發存在大的隱患。
“化整為零”審批項目,一些地方縱容“大干快上”
東北地區面積廣大,是我國陸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三大區域之一。據預測,整個東北地區可開發風電潛能超過3000萬千瓦。東北地區風電發展之快,可以用“有風的地方,就有風電場”來形容。自國家2006年出臺《可再生能源法》后,風力發電受到追捧,意識到發展風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幾乎所有能發展風電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上馬風電項目。
近年來,東北電網所覆蓋的東北地區(含內蒙古東部地區),成為我國風電發展最快的地區。2004年,該地區風電裝機容量僅為24萬千瓦,到2008年底,已達298萬千瓦。2008年全國并網風電裝機為894萬千瓦,其中東北區域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國風電裝機總量的1/3還強。
“風電的發展值得肯定。但這種一窩蜂式、盲目無序的開發,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東北電網公司總經理魏昭峰說。
據介紹,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大都是欠發達地區。為了吸引投資,地方政府積極招商,吸引發電企業。一些企業為回避國家審批管理,普遍將規模大的風電場,以小于5萬千瓦的規模上報地方政府核準。據東北電網摸底,東北電網區域內的風電場,絕大多數是地方審批的4.95萬千瓦風電場。
這樣,一個風力資源豐富的大型風電場,在地方政府、發電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激勵下,多個發電企業競相進入同一風電場開展前期工作,在權限之內審批項目的建設規模均被限制在5萬千瓦以下。眾多這樣的小項目,集合起來容量很大。由于缺乏整體規劃,送出工程不能統一規劃和建設,已建成的電網無法滿足這些風電項目輸出需要。
據介紹,目前風電建設項目5萬千瓦及以上規模,需要國家發改委審批;而5萬千瓦以下項目,則由地方政府自行審批。“這項優惠政策在風電發展的初期,對引導鼓勵風電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隨著風電產業的過快發展,弊端越來越明顯。”魏昭峰認為。
缺乏統籌規劃,風電場與送出電網建設不同步,目前全國有1/3風電裝機并網項目處于空轉狀態
“由于地方政府將大風電場‘化整為零’審批,沒有和電網對話的機制,和電網部門基本不溝通、協調。”東北電網調度中心總工程師劉家慶介紹說。
“東北區域內,究竟多少風電場在建設,作為區域電網總經理,我卻不知道。現在只能從當地發改委的材料中估算。”魏昭峰坦言。
風力發電工程只要資金到位,進展很快,一般項目核準后1—2年時間即可投產;而與其配套送出的輸變電工程由于戰線長,征地、環保、施工等各種手續繁雜,審批時間本來就滯后于風場,加上建設周期長,導致風電送出輸變電工程投產時間比風電場要晚的多。風電場在投產初期,電網接納條件不具備,發電會受到限制。如內蒙古赤峰地區的東山、孫家營、烏套海、五道溝風電場,因青山輸變電工程尚未建成,被迫限制發電。
據介紹,這些地方政府核準的風電項目,都沒有明確電能消納方向。電網公司只能按照“誰批復、誰消化”的原則,處理由此帶來的經濟問題。最突出的風電送出問題在蒙東地區。如:到2009年底,已核準風電項目超過400萬千瓦(含已投運項目),而蒙東地區經濟較為落后,自己消化能力有限,僅為200萬千瓦。大量需東北電網接納,按目前電網接納能力僅為230萬千瓦。
吉林電力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明煥說,吉林風電發展也很快,但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風電場規劃和電網規劃脫節,風電開發基本沒有研究風電消納市場,也存在“發得出,送不出”現象。
粗略估算,目前全國有1/3的風電裝機并網項目處于空轉狀態。這些閑置的發電機組和發電能力,造成巨額投資閑置浪費。
魏昭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東北地區(含蒙東)現在在建和已并網的風電場,到2010年將超1200萬千瓦;風電機組單位造價約7000—8000元,按單位成本(1千瓦)7000元計算,就算是1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至少需要700億元投資,這還是光建設風電場,不考慮輸變電設施。而目前,約有一半的發電能力閑置,也就是說,至少350億元投資在曬太陽,成為無效投資。
風電場建設存在諸多“先天不足”,給電網平穩運行帶來難題
“風電是清潔能源,但穩定性、可靠性、可控性差,對電網而言是劣質能源。”專家介紹,從東北地區看,一天當中,零點到凌晨4時風力最大;一年當中,冬季風力資源最豐富。而這恰恰是用電負荷低峰,具有反調峰性特點。
這就需要提高風電技術和預測系統。然而,東北電網已投運的所有風電場還處于一個很低的技術水平。絕大多數風電場甚至處于沒有風電功率預測、沒有風電出力自動控制的“兩無”狀態。而這些技術手段,是風電入網的必備條件。
據介紹,很多風電場業主為了搶時間,縮短建設周期,甚至在電網公司審查風電項目之前,就已將風電設備招標完畢,無法滿足電網公司對風電設備的技術運行要求。“風力預測、調控系統等輔助設施,粗略估計,造價要占總成本的20%。由于沒有技術標準和要求,所以開發商拼命降低成本,能省則省,造價越低越好,能發電就行。”
到去年底,東北電網區域內風電容量占電網運行容量的比例超過15%,占電網低谷負荷容量的比例超過25%。“風電比重過高,就有調峰問題。一般來說,用電高峰期,風電反而少。風電自身的這個特點決定,必須依靠水電調峰。而目前,東北電網水電僅660萬千瓦,裝機容量不大。”東北電網調度中心專家邵廣惠介紹。東北電網火電機組約占85%,且約40%火電機組供熱,供熱機組比例全國最高;雖然風電是最優先上網,但供熱機組關系冬季供熱,也不能停;供熱機組逐年增加,也加大了電網調峰難度。
近年來,風電投產容量快速增加,但社會用電量增長則較為緩慢,遠落后于電源增長。今年前10個月,東北電網用電大戶遼寧,全社會用電量僅增長1.3%,電網低谷期間電源負荷平衡矛盾十分突出。從2007年以來開始出現低谷期間電網被迫減發風電的局面,隨著風電的迅猛發展,這一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