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建輝
國內期刊滿足不了全國發表論文的需求,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為何還要給學生、科研人員、公務員等下達嚴苛的論文發表指標,而且“捆綁”上他們畢業、升職的前途命運?
沈陽昨日一針見血地指出:“論文崇拜”!單位論文發表數量越多,發表級別越高,就表明越有水平,各種榮譽與利益分配來得就越快越多。
全國合法刊物1年可發表論文248萬篇,與1180萬人發表論文的需求相比,供需比為1:4.76;也就是說,接近5篇論文得“擠”1個合法的發表論文的版位;絕大部分的命運是:“落馬”。
單位如何將論文“壓”到個人頭上?一般的過程是:細化為考核指標,下達到具體人身上。然而,這1180萬人面臨的現實是,論文無論是自己寫的、抄的還是買的,都可能面臨高價版面費,或根本無正規渠道可發表;于是,花錢求助于論文代發中介,在正規的或非法的期刊發表。
沈陽說,按當前重點大學副教授論文評審標準,袁隆平是評不上副教授的。但全國副教授以上職稱者,超過袁隆平對學界和世界的貢獻者又有幾人?論文崇拜在我國流毒之深、之荒謬可見一斑。
面對買賣論文快速蔓延之勢,沈陽建議:國家應立法管制買賣論文,明確認定其相關法律責任;在懲治買賣論文等不法行為時,公眾和公安機關能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論文交易之后,將虛假論文發表于非法期刊問題,是中文論文交易的特點。新聞出版部門應稽查,發布非法學術期刊目錄,懲處不法分子。對于買賣論文校園廣告,應責成學校有關部門將信息反饋至公安部門,多部門聯合行動,打擊買賣論文行為。沈陽同時建議:參與制定全球范圍內的遠期規劃,組織制定“全球學術道德公約”,強化監管,降低論文需求。
沈陽同時還提出“治本之策”:探討研究成果發表、項目評審、學者評價制度的組合拳政策,出臺《中國學術規范法》等。
當前我國論文發表制度已到改革臨界點,應盡快取消非研究人員評審職稱需要論文的規定;盡快取消非研究性專科生、本科生和碩士生論文答辯和論文發表要求,采取自愿答辯制度;采取措施,避免部分高校碩士生、博士生因為生活困難成為論文槍手;盡快降低論文在應用性學科的評價權重;大學排名大幅度增加學生、家長、教師、社會口碑權重;盡快啟動國家級網絡論文發表平臺,出臺各項政策鼓勵期刊盡快網絡化,鼓勵網絡先發表,再評審。
如何解決現有期刊體系發表論文數量有限的缺陷?如何讓發表出來的論文真正推動科研、助力產業?沈陽提出,借鑒國外經驗,構建國家級論文網絡發表平臺是當務之急。
在這個平臺,論文發表者可隨時將論文貼到平臺上,同行業學界人員組成評審組進入評審系統網上打分。沈陽介紹,類似平臺在美國已運轉得很好了,國家承認通過網絡評審發表的文章;另外,業界權威專家通過評審系統提出修改意見,作者能第一時間修改文稿,并使論文站到學界研究的最前沿。所有操作在網上公開進行,可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交易行為。
沈陽提出,網絡發表平臺的構建,應力避國內論文發表重數量、重發表級別的積弊,應注重論文本身的評價及其社會和經濟技術價值。同時,應提倡紙質期刊也網絡化發表,以此接受公眾監督,提高論文質量,注重論文的產業轉化價值。他呼吁,不能再搞評審結題就萬事大吉的“釘書機工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