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期待從根本上得以改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逐步改善。但從總體上看,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嚴重短缺,環境臟、亂、差,農村整體落后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而且與城市的差距還有拉大的趨勢。
當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存在著五大隱患:飲水安全隱患,給排水和生活垃圾造成的環境安全隱患,因過境道路和沒有村中道路而產生的交通安全隱患,因人畜混雜、消防、防洪、衛生防疫而引起的公共安全隱患,以及因豎向規劃不利而引發的社會不和諧隱患。
據有關部門近兩年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41%的村莊沒有集中供水,96%的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40%的村莊雨天出行難,72%的村莊畜禽圈舍與住宅混雜,90%的村莊使用傳統的旱廁,90%的村莊垃圾隨處丟放,90%的村莊沒有任何消防設施。此外,由于當前農村人居環境總體狀況不良,也導致農民住房不斷拆了建、建了拆,近年因拆建和自然損毀造成的年均損失約350億元,不僅影響農民自身財富的積累,而且加劇了資源環境的緊張。
農村人居環境落后是多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長期以來,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財政投入少,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于空白狀態,許多農村地區成為污染治理的盲區和死角;農村基層環保機構、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健全,給農村環保執法造成很大困難;一些干部、群眾的環境意識不高,環境法制觀念不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缺乏規劃引導,管理缺位,使新老問題疊加。
我國農村量大面廣,發展狀況參差不齊,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只能因地制宜、逐步推進。村莊整治要從解決農民最急迫、最直接、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分清輕重緩急,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在經濟發達地區,要加大治污力度,實行環境優先戰略,鞏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成果,加大農村生態示范創建力度。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加大投入,重點加強農村環保基礎設施與環保能力建設。目前應把重點放在硬化村內主要道路,配套建設供水、排水溝渠及垃圾集中堆放點,治理人畜混雜居住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建設防災設施和公共消防設施等方面。針對資源短缺現狀,可以大力推廣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推廣飲用水簡易消毒凈化技術,開發村鎮生活垃圾、糞便的收集與堆肥處理技術,開發適合當地資源條件的建材生產技術和農村住宅節能技術等。
值得注意的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必須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發展經濟與改善人居環境的關系。必須把發展農村經濟放在首位,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生態農業,為人居環境改善奠定物質基礎;二是解決突出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的關系。必須著眼于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公共設施的多元化投資機制、以農民為主體的公共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機制、村民議事制度和村務公開制度等。(黃朝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