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21日專電(記者郭嘉軒)通過實施有效的土地開發整理,我國不僅實現了每年新增耕地超過災毀面積,還極大地提高了耕地的生產能力。“十五”期間,僅中央投資實施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就惠及1200多萬農民,新增耕地解決了390多萬人的長遠生計。
記者從日前在湖北召開的“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暨土地整理座談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土地整理成效顯著,對農業的支持作用日益凸顯:“十五”期間,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資金300億元左右,建設規模2400多萬畝,新增耕地500多萬畝,超過了同期全國災毀耕地的面積;項目區農田普遍成為田塊成方、路渠相連、設施配套、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農田,生產能力提高了10%—20%,生產成本降低了5%—15%,每年通過土地整理增加的糧食,相當于增加400萬畝耕地的產出;高產穩產農田保證了農民長期受益。僅國家投資的土地整理項目,實施范圍就惠及1200多萬農民,新增耕地解決了390多萬人的長遠生計;項目建設還直接增加農民勞務收入45億元。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表示,今后土地開發整理將繼續堅持以建設促保護的方針,土地整理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并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東部地區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主要任務,中部糧食主產區以保護和提高基本農田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主要目的,西部生態脆弱地區加大對平壩和緩坡耕地的整理力度。計劃2010年,通過農田和農村居民點整理,補充耕地2488萬畝,通過消化歷史欠賬復墾工礦廢棄地補充耕地526萬畝,通過開發宜耕土地后備資源補充耕地1096萬畝。力爭到2020年,全國完成農用地整理不少于6.5億畝,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2500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