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學會理事長、原國家土地局局長鄒玉川表示,土地利用與區域經濟發展是我國當前土地發展的大趨勢。要認真落實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格標準制度,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計劃,大力推進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切實加強城市用地審批方式的調整和管理,遏制一些地方違法違規占用土地,充分發揮土地供應的調控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平穩運行。而中國土地學會秘書長黃小虎則認為,不同類型區域的發展與土地利用,應進行發展模式的轉型。很多地區的管理政策、土地利用規劃應從適應整個形勢的變化做適當的改革。
在此背景下,“造地”大旗儼然高舉。而此屆地交會也正是將“造地”這一話題放在了顯著的位置,提出了土地利用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題。據悉,“造地”概念,即為“從土地中找土地”,通過對建設用地(包括城市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重新規劃整理,用于新的建設項目。
無地“造地”,看似毫無道理,而專家卻認為,“造地”并非妄想,通過以下幾種手段實現:一是從建設項目中“節”地。嚴把建設項目用地關,堅決按照標準核定用地,認真核減多用土地;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容積率和建設密度,大力倡導向上、向下發展,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二是從土地整治中“找”地。進一步完善充實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加大補充耕地項目資金投入,多造地、造好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積極開展“城中村”建設用地整理,盤活低效利用、空閑及閑置土地,為城市發展開拓新空間。三是從嚴管嚴查中“挖”地。嚴格執行有關建設用地定額標準,從源頭上杜絕資源浪費。積極引導項目利用荒地、劣地和空閑地,減少非生產性用地。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新的土地閑置,抑制土地浪費,對閑置土地從高征收土地閑置費。
“改革土地政策,是解決‘土地資源配置’的關鍵所在,優化區域發展,必須改革現有的土地制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蔣省三在日前召開的“2007中國地交會”上直言。在此屆地交會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首次直擊中國現在“土地資源”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