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產業在獲得銀行金融支持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無論從供給和消費來看,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再生產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作為高收益、高風險的行業,文化產業具有風險投資的性質和輕型化的資產結構特點,因而長期以來難以得到銀行的間接金融支持,成為發展的一大難點。2007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與金融界合作,探索銀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同意以版權質押給予創意企業小額貸款,北京銀行同意給予全市文化創意產業50億元授信額度。
五、文化產業在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繼2004年北青傳媒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06年上海新華傳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買殼上市后,2007年又有阿里巴巴、新華文軒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粵傳媒、遼寧出版傳媒在國內A股市場成功上市。值得注意的是,遼寧出版傳媒也是我國第一家經主管部門批準,實現編輯內容和經營業務整體上市的大型出版企業,并且掛牌交易的當天就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以329.53%的漲幅名列兩市第一。這對于相關文化傳媒企業整體改制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和結構調整功能做大做強我國文化產業,具有強烈的示范意義和重要的推動作用。據了解,目前有十幾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國有出版企業籌備上市,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已獲主管部門批準。
六、制定并出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進一步規范外商在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資行為
隨著我國文化市場有限度的對外開放,國際跨國文化傳媒公司迅速搶灘我國文化市場。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在文化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鼓勵、限制、禁止外商投資的行業和領域,這有利于我國有效利用外資發展文化產業,同時規范外商的投資行為。
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促進了我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的不斷優化。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06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129億元,占GDP的2.4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2005、2006年,我國文化產業保持了18%和17%的年增長率,高于GDP增速約6~8個百分點。此外,2006年文化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41%,拉動GDP增長0.36個百分點,均比上年有所提高。2006年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有1132萬人,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為1.48%,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為4.0%,同比提高0.16和0.24個百分點。預計2007年我國文化產業仍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年增長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新階段改革的起點與趨勢——2008'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