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主要成就及“十三五”規劃綱要說明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酒泉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積極適應發展新常態,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五年來,堅持政策導向抓機遇,把中央和省市委決策付諸酒泉實踐,始終按照“五做五加強”總體思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372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78億元,是“十一五”的3.8倍。瓜星高速、瓜敦高速和蘭新高鐵、額哈鐵路建成通車,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7萬公里,比2010年增加3710公里,路網密度達到963公里/萬平方公里,98.5%的鄉鎮和96.6%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開通國內航線21條,農林水利、交通通信、輸電線路、能源管道等基礎設施更加完備。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2.2個百分點,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穩步進入中等收入行列。財政總收入連續突破整數關口,跨上百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4.8%,高于經濟增速6.3個百分點,人均公共財政收入3238元,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五年來,堅持做精一產增效益,把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作為富裕農民的有力支撐,大力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肅州、敦煌被授予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市發展高效蔬菜、名優果品、現代制種、特色中藥材等優勢產業210萬畝,建成科技示范園區12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982個,農民來自設施農業和規模養殖的收入比重達56%,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6%。農業規?;洜I、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2800多個,土地流轉占比提高到33%,規?;洜I占耕地面積的21%,建成國家級龍頭企業4個、省級龍頭企業29個,形成保鮮貯藏能力40萬噸,農產品加工轉換增值率達62%。勞動力輸轉培訓常態化,勞務經濟占農民收入的比重達27%。
——五年來,堅持做強二產促轉型,把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制定實施培育壯大首位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行動計劃,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按期建成,風光電裝備制造形成全產業鏈生產能力,以超高壓為骨干、各等級電壓相配套的外送電網實現全覆蓋,新能源首位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6%。資源綜合利用步伐加快,九大傳統產業集群崛起,煤化工、硅材料、建筑建材等6個循環經濟百億元產業鏈增加值年均增長9.6%。酒泉工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省級工業園區1個,各類園區入駐企業800多戶,吸納了27.1%的城鎮就業,創造了近七成的地方稅收,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90%以上。
——五年來,堅持做大三產擴規模,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提升產業層次的關鍵舉措,深入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成商品交易市場74個、大型綜合性商業設施5個、配送機構17家,新建改造農家店703個,商業網點面積達80萬平方米,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8%,市場規模比2010年翻了一番。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全面推進,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成為國家戰略平臺,鎖陽城、懸泉置、玉門關申遺成功,敦煌文化產業園創建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3%。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等22個旅游項目建成向游客開放,鳴沙山?月牙泉創建為5A級景區,文化、體育、養生與旅游業加速融合,戶外運動等業態活力增強,旅游收入年均增長33.7%,達到151億元,占GDP的比重由9.3%提高到27%。物流、快遞、信息、金融、電商等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
——五年來,堅持做美城市提品位,把建設明星明珠城市作為城鎮化發展的目標定位,以酒嘉一體化城市規劃綱要和酒泉城市總體規劃為引領,堅持新區拓展和老城改造并舉,完成城市建設投資280億元,比“十一五”增加2.2倍,七縣市區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90平方公里,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4.5平方米增加到27.9平方米,城鎮保障性住房供給率達到85%,集中供熱實現全覆蓋,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到59%,綠化覆蓋率達到37.6%,市政道路、地下管網、電力通信等城市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帶動輻射效應增強。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飲水安全普及率由55%提高到98%,磚混結構住房比重由41.8%提高到62%,樓居式社區化中心村占比達到10%,城鎮化水平達到56.7%。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森林覆蓋率由3%提高到5.5%,單位GDP用水量、單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環境質量指數由75.8%提高到85.6%。
——五年來,堅持做實民生謀福祉,把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950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累計選拔6398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企業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到85%。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鄉五項社會保險覆蓋面保持在90%以上,社保基金收入增長28%,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及報銷水平分別提高50%、25.7%、142%和80%,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增長68.3%和1.2倍,五保供養標準翻了一番。扶貧攻堅成效顯著,貧困人口由12.01萬人減少到2.65萬人,五年減少9.36萬人。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市級標準化學校創建面達100%,九年義務教育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我市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市。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2%,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到55%。每千人擁有文化“三館一站”面積103.6平方米,人均體育場館面積達1.6平方米,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6張、衛生技術人員5.1人,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達到33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