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6年工作部署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首戰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更加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抓手,認真落實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高度聚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集中精力打好殲滅戰,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明顯減少;企業成本上升和工業品價格下跌勢頭得到遏制,有效供給能力有所提高,財政金融風險有所釋放。
垂手可得不是湖北應有的狀態,跳起來摘桃子方顯追求。確定9%左右的預期目標,是體現中央對湖北的要求、與“十三五”規劃有機銜接、爭取發展主動的政治擔當。盡管我們面臨的形勢可能會更加嚴峻復雜,困難和挑戰更多,承受的壓力更大,但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只要我們敢于迎難而上、競進不息,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部署,今年重點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優化需求結構的同時,重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以擴大有效需求助推供給升級,促進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強化創新驅動。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激勵機制為重點,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創業與培育工程”“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和“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建設工程”,著力在光電子、3D打印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組織實施100個左右省級技術創新重大項目,重點推進1000項科技成果在省內轉化應用,進一步夯實創新驅動的產業基礎。著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項目+平臺”的創新人才培養開發體系,強化人才第一支撐。推進創客大省建設。完善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配套措施,更大力度搭建大中小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五方協同”的眾創平臺,打造環大學城創新經濟圈,著力形成各類創新主體互促、民間草根與科技精英并肩、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生動局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的社會氛圍,讓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創新者夢想成真。
優化消費供給。積極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以服務消費、信息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綠色消費、農村消費為重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落實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增加有效供給。實施“四大計劃”,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優化休假安排,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激發旅游消費需求。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數字媒體等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消費品加快發展。加大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落實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穩定汽車消費。積極化解房地產庫存,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統籌城鄉市場建設,推動農村流通網絡升級和城市商圈服務功能提升。發展“互聯網+流通”新模式,推進電商平臺、跨境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等建設,打造中部電子商務中心。深入推進黃石等國家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支持發展消費信貸。加強質量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撬動作用,引導和帶動社會投資,積極擴大有效供給。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安排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省級資本金50億元和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資金20億元。加快建設東風雷諾乘用車、第六代低溫多晶硅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漢十高鐵、鄭萬高鐵、京九客專黃岡段、蒙華鐵路、天河機場三期、長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漢江樞紐及航道整治、三峽樞紐綜合運輸體系、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等重大交通項目以及武嘉、宜張、宜來、武深等高速公路建設;爭取襄荊宜高速鐵路早日開工;加快建設寬帶普及提速、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楚天云平臺、智能電網等重大信息基礎設施。抓好提請國務院支持的13個重大項目的工作銜接和推進落實,爭取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盡快啟動、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鄂州國際貨運機場獲批。繼續對接好國家“7+4”工程包,編制好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完善支持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政策。運用特許經營、股權合作、財政補助、調整價格等政策,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繼續推廣和應用PPP等模式,推進招商引資,千方百計激活社會投資和民間投資。
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千方百計降低企業制度性、人工、稅費、社會保險、財務、電力、物流等方面成本。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負債率和融資成本。深化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落實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加強涉企收費專項督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等政策,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加大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力爭全省直供電規模達300億千瓦時。完善“企業直通車”“綠色通道”“一企一策”等服務制度,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活動,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對重點地區、行業、園區、企業監測調度服務,抓好重大增長點的協調服務。扎實抓好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產學研對接以及勞動力培訓和用工對接,引導更多生產要素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加大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全面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穩定可預期的良好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