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全文)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國土資源部3日發布了《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全文如下:

概述

2002年,國土資源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突出重點,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妥善處理國土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積極提供資源保障和管理服務。國土資源對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國土資源宏觀調控體系在逐步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全面實施,啟動了新一輪修編試點工作。全國省級礦產資源規劃批復實施,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已經開展。國土規劃試點啟動。

國土資源市場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土地市場建設全面推進,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取得進展。礦產資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務院發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為全面實現地質資料統一管理,保障匯交人合法權益做了規范。

國土資源大調查取得新進展。

國土資源法制建設不斷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執法監察工作得到加強。

國務院批復《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以三峽庫區和汛期為重點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強。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展開。

國土資源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邁出新步伐,各項基礎業務工作得到加強。海洋、測繪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土地資源

根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國耕種的耕地為12593萬公頃,園地1079萬公頃,林地23072萬公頃,牧草地26352萬公頃,其他農用地2565萬公頃,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510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08萬公頃,水利設施用地355萬公頃,其余為未利用地。與2001年相比,耕地減少1.32%,林地增加0.67%,牧草地減少0.1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增加1.30%。

建設用地凈增加40.9萬公頃,其中建設占用耕地19.65萬公頃。生態退耕面積142.55萬公頃。耕地調整為園地等農用地34.90萬公頃,其中調整為園地21.26萬公頃,調整為養殖水面8.67萬公頃,調整為畜禽飼養和設施農業等農用地4.97萬公頃。自然災害毀壞耕地5.64萬公頃。

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26.08萬公頃。其中整理5.25萬公頃,復墾廢棄地3.51萬公頃,開發17.32萬公頃。補充耕地比建設占用和災毀的耕地多0.79萬公頃。園地等農用地調整為耕地8.04萬公頃。31個?。▍^、市)繼續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全國土地利用變化情況顯示,2002年土地利用變化的最大特點是生態退耕速度明顯加快,加上農業結構調整等原因,年度內凈減少耕地168.62萬公頃。

市場配置土地資源實現新突破:出臺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和《國土資源部監察部關于嚴格實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出讓的通知》;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宗數、面積、價款分別是上年的108.5%、273.8%和197%;已有1258個市縣建立了土地收購儲備機制,1198個市縣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新一輪基準地價更新工作已經完成。

土地執法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處理土地違法案件11.21萬件,其中本年發生案件7.28萬件,收繳土地面積0.41萬公頃,收繳罰款9.36億元。

二、礦產資源

全國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157種,其中,能源礦產9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45種主要礦產中有30種礦產查明資源儲量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全國地質勘查行業投入地質勘查費用235.97億元,其中國家財政地質勘探費11.56億元。礦產資源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20處。石油天然氣勘探取得重要進展,蘇里格氣田已進入世界級氣田行列。新查明(預測)礦產資源量煤7.60億噸,石油10.53億噸,天然氣4411億立方米,鐵礦石1.02億噸,銅金屬81.31萬噸,鋁土礦5814.4萬噸,鉛金屬163.33萬噸,鋅金屬181.62萬噸,金428.55噸,硫鐵礦礦石4321萬噸,地下水3453萬立方米。

全國礦業總產值預計達5085億元,呈持續增長態勢。主要礦產品產量有所增加,原油產量由上年的1.65億噸上升到1.67億噸,10種有色金屬產量由883萬噸上升到1021萬噸,磷礦石產量由2100萬噸上升到2301萬噸,水泥產量由6.61億噸上升到7.25億噸。

礦業權市場建設蓬勃發展。全國19個?。▍^、市)開展了探礦權、28個?。▍^、市)開展了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探礦權轉讓168宗,轉讓收入5.41億元;采礦權轉讓2412宗,轉讓收入24.57億元。

礦業秩序繼續好轉,依法治理力度在加大。全年共處理地礦違法案件2.2萬件,其中本年發生案件2.1萬件,吊銷勘查許可證2件、采礦許可證1378件,收繳罰款5067萬元。

全國礦產品及相關能源與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1100億美元,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在全國進出口貿易中,礦產品的進出口總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與2001年相比,除銅礦石進口減少8.4%以外,其他大宗短缺礦產品及相關能源與原材料的進口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原油進口6941萬噸,鐵礦石進口1.12億噸,錳礦石進口208萬噸,鉻鐵礦進口114萬噸,鉀肥進口543萬噸。進口礦產品供應多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提高了進口安全保障程度。我國礦產品進口關稅進一步下調,平均降至6.9%,促進了短缺礦產品及相關能源與原材料的進口,保障了國內需求。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引進來”繼續推進。批準涉外勘查許可證48件,采礦許可證39件。中外合作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萊19-3油田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年產原油200萬噸,我方擁有51%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積極開展風險勘探開發和提高采收率等項目,累計引資10億多美元。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走出去”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全年海外原油作業產量達2123萬噸,同比增加500萬噸;蘇丹、哈薩克斯坦等海外重點工程進展順利。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收購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第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和澳大利亞西北礁層天然氣項目的上游生產及儲量5.56%權益。先后在近20個國家進行了10多個固體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工作。

三、海洋資源

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海洋經濟領域已經出現了由“資源”開發向海洋“服務”的轉變。海洋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開發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繼續增長,以服務為基礎的海洋經濟發展尤為迅速。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為31:23:46,傳統海洋產業與新興海洋產業發生積極變化。

國務院批復的《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確定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區中30個重點海域的主要功能。將我國管轄海域劃定了港口航運區、漁業資源利用與養護區、旅游區、海水資源利用區、工程用海區、海洋保護區、特殊利用區、保留區等10種主要海洋功能區。

沿海11個省市、三分之二以上市、縣的海洋功能區劃已經編制完成,且大部分地區已經批準實施。大連、廈門、北海等地依據海洋功能區劃,開展了重點海域的綜合整治工作,極大地改善了這些地區的海域使用秩序。海洋功能區劃將成為各級政府監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的依據。

全國已建立了30個國家級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區,發放海域使用權證書2.3萬本,海域使用逐步步入有序、有度、有償的軌道。

全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2001年,我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7233.80億元,增加值達到3297.2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4%。其中,沿海旅游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海洋水產業居第二位,其產值為2256.56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1.2%;以下依次為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石油與天然氣業、沿海造船業等。上述五個海洋產業構成我國海洋的支柱產業。

四、國土資源大調查

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取得新進展。完成1:25萬區域地質調查37萬平方千米、1:5萬區域地質調查1.6萬平方千米、1:25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30萬平方千米、1:50萬環境地質調查177.4萬平方千米、1:20萬物化探遙感調查27.5萬平方千米、1:100萬重力調查20萬平方千米、1:5萬航空遙感調查2.1萬平方千米。完成機械巖心鉆探11.1萬米?;就瓿桑玻競€省(區、市)的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工作,為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新發現礦產地80處,其中大中型36處;提交可供普查礦產地42處,其中大型12處,中型9處。

海洋能源調查獲得進展。全面評價了我國管轄海域內38個沉積盆地的油氣資源遠景,其中南黃海油氣勘查獲得進展,為下一步實施鉆探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南海北部陸坡區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前期調查獲重大進展。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有新發現。在南嶺地區,新發現具超大型錫礦找礦潛力的騎田嶺地區及外圍的一系列礦產地,預測錫資源量大于70萬噸。在云南新發現白秧坪銀礦,已探獲銀資源量近5000噸。伴生銅、鉛鋅礦資源量均達大型規模,伴生鈷礦達中型規模。

地下水資源勘查成效顯著。加強鄂爾多斯盆地周邊巖溶地下水資源的調查,查明可開采量9.98億立方米/年;西南巖溶地區的地下水資源為1800億立方米/年,可開采量770億立方米/年;完成西南八?。ㄊ校常常箓€縣(市)74萬平方公里石漠化遙感調查;初步查明了黃河源區生態地質環境變化狀況,首次提出凍結層上水水位下降是造成高寒草甸退化和源區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地質調查服務領域不斷拓寬。為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服務的多目標地球化學填圖工作全面推進,完成1:20萬多目標區域化探42457平方千米。開展青藏鐵路沿線活動斷裂調查,成功進行了昆侖山段、唐古拉段、羊八井━當雄地段的活動斷裂調查研究,準確進行了昆侖山隧道、羊八井隧道的地應力測量,順利完成格爾木━望昆段鐵路兩側各500米范圍的高精度災害填圖、以及全線活動斷裂綜合調查與研究,為青藏鐵路完善設計方案、防治鐵路地質災害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

土地資源調查取得新進展。完成1:1萬土地資源監測8.21萬平方千米、1:1萬土地資源調查53.56萬平方千米,分別完成1:20萬、1:10萬、1:5萬土地資源評價95.35萬平方千米、245.72萬平方千米、187.27萬平方千米。首次應用SPOT━5制作2.5分辨率正射遙感影像圖,輔助更新1:1萬土地利用現狀圖和總體規劃修編。

五、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

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我國目前已建成了31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217個地(市)級地質環境監測站、20738個地下水監測點,基本形成了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地下水監測控制面積達100萬平方千米。

地質災害多發區開展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和群測群防成效明顯。完成168個縣市調查,建立了相應的信息系統和群測群防網絡。成功預報地質災害703次,避免人員傷亡19120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2.36億元。地質災害多發區的汛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已初步建立并正逐步完善。

全國發生各類突發性地質災害40246起,造成853人死亡、109人失蹤、179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1億元。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和監測工程全面實施。一期規劃治理的197處崩塌滑坡防治工程,已有195處開工治理或確定采取其它防治措施,平均完成設計工作量的30%;一期規劃治理的81段塌岸防護工程已開工治理73段,平均完成設計工作量的20%;一期規劃的214處高切坡整治工程已有152處完工,30處正在施工。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程建設已全面啟動。

頒布了《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批準建立國家地質公園44處和一批省級地質公園。

開展了以河北、山西、遼寧等12個省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實施了10個典型礦區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工程項目。組織編制完成了《礦山環境評價標準》、《礦山環境調查標準》等技術要求。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監測工作繼續加強。開展了上海、天津等20多個城市的地面沉降問題的專門勘查、監測與研究,對40多個大中城市的地質災害進行了防治前期的勘查工作。開展了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礦山環境等監測,為全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六、科技與信息化

國土資源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邁出新步伐。全面實施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計劃。承擔國家級重大科學工程1項,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4項,高技術應用部門發展項目3項,科技攻關計劃6項。

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先導孔鉆至2028.17米深度。利用獲得的2000米連續的巖心、流體及其氣體樣品,取得了深部極端條件下地下流體、生命物質和地球物理場等珍貴信息。

地球生命演化研究取得新進展。在遼西首次發現真正會飛的“恐龍”的化石,正式命名為中華神州鳥,為進一步研究鳥類的起源和演化、鳥類的飛行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

加強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應用3S技術等改造傳統地質調查工作方式,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全過程實現數字化,提高了地質調查的現代化水平。開發研制了基于GPS/Internet技術的土地調查系統。

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全面啟動,礦業權管理信息系統、1:50萬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國家級土地利用規劃信息系統等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服務系統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系統、國土資源科技成果服務系統等已上網運行;編制了國土資源信息化標準指南,為促進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整體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七、西部大開發

西部地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進一步加強。西部地區12?。▍^、市)土地總面積占全國的71.1%。在西部土地總面積中,耕地為4707.5萬公頃(占7.0%),園地為328.5萬公頃(占0.5%),林地為12100.4萬公頃(占17.9%),牧草地為25801.2萬公頃(占38.2%),其他農用地為1058.9萬公頃(占1.6%),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為752.9萬公頃(占1.1%),交通運輸用地為72.9萬公頃(占0.1%),水利設施用地為77.1萬公頃(占0.1%),其余為未利用地。2002年退耕還林82萬公頃,占全國退耕總面積的57.5%(1998━2002年西部地區12?。▍^、市)共退耕還林249萬公頃,占全國退耕總面積的74.6%)。

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效果明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157種(包括亞礦種),有礦山企業46296個,其中大型的155個,中型的282個,小型的45859個,工業總產值1146.04億元。礦業產值占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的1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8個百分點。

西部地區國土資源調查評價進一步加強,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優勢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力度進一步提高。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經費的65%以上繼續投入西部地區;為“青藏鐵路”、“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提供選址論證、用地報批、資源調查等服務;做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的土地管理工作;加強地下水資源勘查和合理開發利用,重點部署了在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等地區勘查工作。在西部嚴重缺水地區完成探采結合井32眼、淺井710眼,直接解決11萬人的飲用水問題;提高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水平。以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城鎮地區和重要經濟區為重點,建立健全群測群防體系。

八、國土資源規劃

國土資源規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國土資源規劃體系正在逐步形成,法制建設不斷推進,規劃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全社會規劃意識不斷增強。

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不斷深入。由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土地利用詳細規劃構成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基本確立。國家、省、市、縣、鄉(鎮)五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度珖恋亻_發整理規劃(2001━2010年)》于2002年底完成。新一輪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試點工作已經啟動,正穩步推進。

省級礦產資源規劃審批工作于2002年底全部完成。市、縣級規劃正在穩步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礦產資源規劃及其專項規劃構成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初步形成。礦產資源規劃工作重點轉入實施,規劃的調控作用已經顯現。浙江等省根據規劃,大力調整礦山布局和礦業結構,礦山企業“多、小、散”的狀況得到改觀。

開展國土綜合整治規劃前期研究。布置深圳市、天津市國土規劃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和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的新途徑。

國土資源規劃實施管理法制、制度建設不斷加強。依據《土地管理法》,建立了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土地利用項目規劃審查為核心的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制度。以法律形式確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為基本國策,嚴格實施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制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等。逐步推進國家、省、市、縣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實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調控制度,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利用布局的調整優化,設定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轉變利用方式。不斷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依法加強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征繳工作。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除國土面積外,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新華社2003年4月3日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