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水河縣王貴窯鄉山坡上的爛尾樓(拼版照片,攝于4月12日)。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這是清水河縣在王貴窯鄉的山坡上建起的黨政辦公大樓(上圖)和財政局辦公大樓(下圖,攝于4月12日)。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新華視點)“爛尾樓”擊碎新區夢--內蒙古清水河縣違規建設新區的調查
新華網呼和浩特5月4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張麗娜)一個財力只有3000多萬元的貧困縣,計劃斥資60多億元建新城;一場歷時十年的造新城運動,結果是留下了一堆“爛尾樓”,這一鬧劇發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
當地政府為何熱衷于造新城運動?記者近日對此事件進行了追蹤采訪。
“半拉子”新城,矗立荒山上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清水河縣王貴窯鄉政府轄區內的縣城新區。早在三年前,這里就建好了清水河縣黨政綜合辦公大樓以及財政局、稅務局、法院、第一高中等單位的辦公樓,有的單位還蓋起了家屬樓,但至今沒有人進駐新區辦公;除此之外,新區還有八座沒有建成的“爛尾樓”,有的蓋起來一半,有的只打了地基。
在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清水河縣黨政綜合大樓門口,記者看到只有一把生銹的鎖頭在“看門”,透過一樓的玻璃窗戶向里看,幾只鴿子在大廳里飛來飛去,樓梯上可見厚厚的糞便。
不遠處,內蒙古第三建筑公司承建的“清水河縣賓館”尚未完工,沒有安裝門窗的樓房里住進了麻雀,放羊的老鄉利用空樓存放起飼料。看門的老人說:“政府給不上錢,施工隊早就都走了,就剩下現在這堆爛攤子。”
由于無人居住,新區顯得十分荒涼。據了解,清水河縣城新區距離舊城26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從1998年打算遷址到2008年放棄搬遷,耗費了十年時間。
據初步統計,新區建設花費了上億元投資;由于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手續,這座“半拉子”新城,只能以“違規建筑”名義矗立在荒山之上。
縣城搬遷消息,一度傳播很廣
清水河縣副縣長韓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早在1998年清水河縣便有建新區想法。當時一位上級領導到清水河縣考察工作,認為這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妨礙經濟發展,不如選一個地理位置稍微好點兒的地方建新區。
于是,清水河縣領導開始考慮造一新城,曾經選中與托克托縣交界處的一塊地皮,但是占地問題沒有解決,只能作罷。
2001年至2002年間,上級領導又到清水河縣考察,再次提出了建新區的設想。縣上再次調研,最終選定了現在的新區位置,造新城運動自此拉開序幕。
“清水河要搬新區”的消息一度在縣城傳播,不少居民開始著手賣房子。“人們賣房的心情很急切,擔心出手晚賣不出去。”一位在清水河事業單位供職的劉先生說,本來價值十幾萬元的房子二三萬元錢就脫手了。
記者從清水河縣新區建設投資估算表上看到,項目總投資611272.89萬元,其中建設期利息支出1.2億元,就算全縣人民不吃不喝,需要4年才能還清這筆利息。
在資金籌措方面,建設單位自籌資金占26.23%,申請銀行貸款占11.36%,申請國家投資占12.48%,申請地方投資占12.48%,對外招商引資占31.94%,當地政府自籌占5.42%。
從數字上看,自籌資金僅占新區建設的一個零頭,對財力匱乏的清水河縣來說則是天文數字,相當于10年財政收入總和。韓宇說,這幾年不少單位背上了外債。由于資金無法到位,財力難以支撐,新區建設和搬遷工程于2008年擱淺。
當地一些干部和群眾認為,新區建設脫離實際,因為清水河縣在內蒙古是出了名的貧困山區,年財政收入只有兩三千萬元,對外招商引資有難度;況且將全部財力用于建設新區,其他的民生開支怎么辦?
“由于忙著建設新區,舊城區改造明顯滯后,道路還是坑坑洼洼的。”記者在清水河縣城采訪時,居民王君指著舊城區主干道說,政府應將有限的財力花在民生方面。
“拍腦袋”決策,教訓太沉重
當地一位干部對記者說,新區建設本來就是某些領導“拍腦袋”的結果,缺乏可行性調查研究。“由于我們縣窮,引不起上級領導的重視,于是就想迎合上級領導的意思做事。”
清水河縣工業園區副主任劉海豹說,新區一直“邊建設邊報批”。工程進行過半,又趕上國家嚴抓樓堂館所建設,上報的手續一直沒有得到批復。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搞城市建設的“大手筆”,不是政績需要,就是受利益驅使。像清水河縣這樣的新區建設,涉及拆遷少,公眾阻力小,也讓當局者頭腦發熱。
“僅僅是上級領導頭腦發熱說的一句話就敢非法建設?”內蒙古慧聰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獻華認為,清水河縣建設新區沒有客觀條件,也缺乏可行性規劃,釀成這樣的苦果,說明地方領導需要提高科學決策的水平。
張獻華說,現在地方上有些項目僅憑上級領導一句話便開工建設,執行部門不計后果盲目服從,甚至所謂的可行性報告也是閉門造車,結果都因為不具備條件或者缺乏合法性而成為爛攤子。
“我們亟須建立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用機制來制約長官意志。”周孝正認為,領導干部要吸取深刻教訓,切忌拍腦門,應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重大決策要反復調查研究,不能做勞民傷財的事。
采訪中,清水河縣不少群眾希望有人來收拾殘局,但由于已經換了幾屆領導,誰來承擔責任似乎成了“死題”。
“如果不對‘拍腦袋’者問責,恐怕難以形成威懾力。”張獻華認為,近年來耗費公共財政而建的形象工程似乎并沒有因為民眾的深惡痛絕而偃旗息鼓,缺少問責機制是重要原因。
據介紹,清水河縣新一屆領導班子為了使新區起死回生,也想了不少辦法,最近還在與一家太陽能清潔能源公司洽談,打算利用新區現有的基礎條件建設工業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