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
壩上又是一個大旱年
9月14日,經歷了一年大旱的張家口壩上,臨近中秋時卻迎來了一場最為淋漓的雨,雨從前一日下午一直持續到當日上午。尚義縣石井鄉馬連洼村的吳鳳枝老人,一年來每次下雨都要用一個洗衣盆接房檐流下來的雨水洗衣服,吳鳳枝說,“就這回接滿了,以前每次就接個盆底兒。”
吳老太的洗臉盆雖然接滿了雨水,但對于壩上已成定局的旱災而言,已無任何裨益。更多的壩上人,只能把希望遠遠地寄托到明年———乘土地濕潤,將今年絕收的土地進行犁翻,以積攢一些難得的墑情。
古稀老人沒見過的旱
這天上午,天很陰,張北縣饅頭營鄉村邊公路上,52歲的孫玉梅拎著個麻袋,在等回公會鎮的過往車。問路時,得知與孫玉梅一路,于是正好載著她趕往公會鎮。
一上車,孫玉梅便與記者攀談起來。孫玉梅是張北縣公會鎮盤地房行政村開地房自然村村民,此行是前去饅頭營賣自家的10多只羊的。
“30多畝地,種都沒有種,顆粒無收。”“去年一冬天沒怎么下雪,到了春天也沒好好下雨,地干得厲害。春天耕地時,根本犁不動,種子也種不進去。”一邊嘆氣,孫玉梅一邊說,“今年可算是遭了災了”。
她說,他們整個行政村幾千畝地大部分都是這樣,種都沒種,還能有什么收成。她還聽說,周圍的兩面井鄉、大西灣鄉都旱得厲害,都和他們村的情況差不多,“這回可旱寬了,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說沒見過今年這樣的"年成"(方言,災年之意)。”
供著一個孩子上高中,孫玉梅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養活一些牲口搞點經濟收入,可是大旱之年,別說人吃的,就連牲口的飼草都成了問題。為此,孫玉梅決定乘羊的行情好,把10來只羊都賣了。
剛剛下過雨,孫玉梅說,去開地房村的路小車根本進不去,在公會鎮上,孫玉梅又臨時幫忙找了準備要回盤地房村的村民胡志成為記者引路。
一個村莊的絕收
汽車駛出公會鎮,泥濘的鄉路兩邊是大片的耕地。“八月秋忙”,可是,今年的農歷八月,壩上茫茫的平原上卻幾乎難見幾個農民的身影。
“往年這里都是莊稼,這個時候到處都是割麥的人。”指著車窗外大片耕地,胡志成說。
快到盤地房村的時候,才看到遠處一片麥田,有一個人正在收割麥子。由于麥子太低且又十分的稀少,割麥人劉明幾乎是蹲在地里收割,在他背后是剛剛割下來的幾束麥子。
“種還不如不種,連種都收不回來。”劉明拽了一根麥子,捏著短小干癟的麥穗說,“好年景一個麥穗能頂這三四個,麥粒也飽滿。”由于不甘心,春天村里人看著旱得厲害,都放棄了種地,可劉明硬是堅持要種一些,可最后,一畝地投入了麥種、化肥及機器播種費,劉明算了算,到頭來賠了錢。
劉明說,他媳婦一個人照顧不了家,每年別人出去打工,他就想辦法在家多承包點地種,今年他一共種了50多畝地。“麥子能收有一點,亞麻和沒有一樣,山藥更不行,莜麥一顆也收不上。”劉明嘆著氣說這今年的“收成”。
盤地房行政村共有耕地4200多畝,由于靠近海流圖水庫,依傍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即使是干旱的年份,這里的土地依然能夠保證高產,是這一帶有名的產糧區。可是,今年盤地房村4200多畝的地,年初只耕種了1000余畝,其他3000多畝全都荒了。即便是耕種的1000多畝中,除200多畝的甜菜豐收外,其他也幾乎顆粒無收。盤地房村黨支部書記于瑞明說,“今年盤地房幾乎是絕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