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云南大理州賓川縣第二自來水廠竣工,當地日供水能力由原來的6000立方米擴大到10000噸(年供水量從現有的110萬噸提高到250萬噸);2月1日,云南麗江市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竣工并投入試運行,污水處理量達到10000噸/日。隨著這兩個首批示范工程的竣工,中荷政府合作FTEI項目逐漸進入尾聲,截至2007年底,預計整個項目將全部完工。屆時,11個示范項目所在地50萬城鎮居民的污水和垃圾污染、安全飲用水供應的問題將得以解決,13萬貧困人口在不增加負擔的前提下,將直接從中受益。
FTEI歷時五年
“中荷政府合作FTEI項目”即“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經濟適用技術及示范”項目,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與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于2002年12月5日簽署執行。它是中荷兩國政府在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包括城鎮供水、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開展的一次重要雙邊國際科技合作。該項目總投資約為4000萬歐元,其中,荷蘭駐華大使館提供發展援助資金1500萬歐元,中方投入約2450萬歐元。項目自簽約之日起至2007年底為止,歷時五年。
2003年,該項目正式啟動,幾年內實施了五大活動:包括能力建設;技術識別、集成與工程化研究;示范工程;政策研究與制定;成果擴散。
其中示范工程方面,先后在重慶、云南、四川、貴州四個省份10+1個小城鎮建立環境基礎設施的經濟適用技術示范工程:
從2003年底到現在,中荷項目管理辦公室共組織了6次東部培訓、5期國外培訓。
“長期以來西部地區流傳著‘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說法,經過多次的培訓、研討和交流,西部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理念上已經開始接受,這是良好的開端。”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
2005年6月,各相關政府部門均承諾給予項目示范地配套資金支持,這標志著有可能影響到示范項目成功的瓶頸問題得以解決,各示范工程順利開展。
到2005年9月底,各示范項目土建及設備招標工作已基本完成,示范項目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2005年12月22-23日,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在西安成功召開了西部城鎮基礎設施投融資及市場化政策研討會。
四年時間,項目完成了近百份關于培訓、技術集成、價格/收費政策、市場化政策等方面的調研報告、技術指南、政策指南。
FTEI緣起
秦虹介紹,十五期間,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顯得相對滯后,如:中國無害化垃圾處理率僅達到30%,城市供水普及率為90%,污水處理率為52%,而西方發達國家則達到99%。
“中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整體相對滯后的同時,又凸現出兩大特點,即:大城市好過中小城市、縣域鎮,東部地區好于中西部地區。”秦虹說。
2002年建設部科技司調研發現,貧困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是西部最突出的兩個問題:2001年西部人均GDP只有4894元,只占東部地區的22.5%;西部國土多數為高山、高原、荒漠、丘陵等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縣城污水處理率是東部縣城的50%,垃圾處理率為東部的13%,而西部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幾乎為零。
西部生態環境脆弱,本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因為貧困,沒有經濟能力,對現代技術缺乏掌握,缺乏理念,缺乏人才,無力發展基礎設施,反過來又導致可持續發展能力弱,經濟發展水平低,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的結論,通過基礎設施存量增長1%可以促進GDP增長1%,進而推動貧困問題的緩解和改善。
西部人口3.55億,占全國人口27.4%;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73.4%;西部小城鎮共有7500余個,人口約5500萬,約占全國小城鎮總數和人口的1/3和26%,因此,要解決貧困和環境問題就需要從最具有代表性的西部地區和小城鎮地區來突破,因為這是最薄弱的環節。中荷政府合作FTEI項目示范工程選擇的正是西部地形最為復雜、氣候最為惡劣的11個小城鎮。
“加強西部地區小城鎮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可以作為解決其貧困和環境問題的突破口之一”,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武涌這樣說。
然而,由于西部小城鎮的社會、經濟、氣候和地理特征與東部地區存在很大的差異,東部地區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經驗、技術難以照搬到西部小城鎮,如何探索適合西部小城鎮自身特點的經濟適用技術和運行機制成為關鍵。
荷蘭作為世界發達國家之一,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擁有先進、成熟的技術,完善的管理模式以及規范的市場化機制。“發達國家每年都會從其GDP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改善環境,荷蘭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同時它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占其GDP的比例在全球也是最高的”武涌說。經過多次溝通,荷方決定提供1500萬歐元贈款,與中方一起實施“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經濟適用技術及示范”項目。
由于西部經濟承受能力有限,FTEI示范項目要求達到的技術效果是,投資比常規節省10-15%,運行管理成本節省10-20%。
武涌強調,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將直接改善中國西南地區的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貴州省所選擇的屬于老、少、邊、窮地區的11個示范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解決50萬城鎮居民的污水和垃圾污染、安全飲用水供應的問題,使示范地的約13萬貧困人口在不增加負擔的前提下,直接從中受益;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將上述地區取得技術、投融資、管理、價費政策和市場化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向整個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進行全方位的成果擴散,并通過制定在環境基礎設施領域的經濟適用集成技術、價格/收費和市場化方面的國家和省級政策和政策指南,使項目的成果為整個西部/中部地區共享,改善環境,減少貧困,實現西部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