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
-北京市流動人口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其家庭化的趨勢明顯
-北京的經濟優勢是吸引流動人口來京的最主要原因
-流動人口在京滯留時間較長,很多人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北京人”
-流動使絕大多數人實現了職業身份的“非農化”,但在進城后流動勞動力繼續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
近年來,我國人口流動空前活躍,成為當前一個突出的社會現象。北京市作為首都和快速發展的特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流動人口,是全國流動人口的三大聚集區之一。最新的北京市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底,北京市流動人口總量達到3573萬人,比2000年增加1012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02萬人,年均增長69%(北京市統計局,2006)。如此龐大規模的流動人口給北京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對城市的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及時了解北京市流動人口的最新特點和發展變動趨勢,同時為相關部門制定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政策提供借鑒和參考,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于2006年9~10月組織了“北京市1%。流動人口調查”。本文主要利用這次最新的調查數據,分析在京流動人口的結構、分布、經濟狀況和居住狀況等特征,探討在京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居住條件等方面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流動人口性別比不斷降低
此次調查得到的北京市流動人口性別比為123,流動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從時期對比上看,最近10年來,流動人口性別比有明顯下降的趨勢。1994年,流動人口性別比為173;1997年,流動人口性別比高達195。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市流動人口性別比降至128。2006年,流動人口性別比進一步下降到123。北京市流動人口性別結構變動的這一歷史過程表明,越來越多的女性已經加入到流動人口隊伍中來。
●15歲以上流動人口中,有配偶者占3/4;流動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斷降低;夫妻二人同時在京流動者比例很高
本次調查顯示,在15歲以上流動人口中,未婚者占22.4%,有配偶者占75.4%,未婚同居、離婚者和喪偶者分別占15%、0.3%和0.4%。
過去10多年來,流動人口中未婚者所占比例迅速下降。1994年,北京市流動人口中未婚者所占比例為34.1%;1997年,該比例為42.1%,2006年則大幅度降至22%。
在已婚流動人口中,75.3%的流動人口與配偶同時在京流動。綜合前述可以看出,北京市流動人口的家庭化趨勢十分明顯。夫妻二人同時在京流動或夫婦攜子女在京流動已成為當前北京市流動人口的主要特點。
●流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接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國人口的平均水平
流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占全部流動人口的50.2%。受教育程度為小學者占18.9%,未上過學者占4.4%。接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
從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北京市流動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1年,雖然比200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1年左右,但高于全國總人口平均水平,更大大高于全國農村人口的平均水平。
流動人口常常被貼上“低素質”人口的標簽。但上述結果提醒我們,一味簡單地以“低素質”來概括流動人口是不符合實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