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昨日發布《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目標確定,到2010年,中國人口總量控制在13.6億人。2033年達到峰值15億左右。
人口發展將分三步走
300多位專家、歷時2年多調研形成了該報告。
根據該報告,中國人口發展將分3步走。到201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3.6億人,人口素質明顯提高。群眾享有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出生缺陷發生率逐步降低。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貧困發生率有所下降。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城鎮化率提高到47%。有效緩解城鄉間、區域間差距擴大的勢頭。
人居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未來30年內地人口增2億
到202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4.5億人,人口素質大幅度提高。群眾普遍享有較好的醫療保健,出生缺陷發生率、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持續下降。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年左右。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貧困人口繼續下降。出生人口性別比趨于正常。城鎮化率達53%以上。城鄉間、區域間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遏止。
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2033年前后,人口將達到峰值15億左右,之后人口總量緩慢下降。人口分布和就業結構將比較合理,城鎮化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共同進步。環境生態良好的現代化人居環境將得以創建,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根據這一報告,內地人口未來30年將凈增2億左右。
人口素質低成影響國力主因
報告認為,人口素質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已成為影響我國競爭力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因素。此外,重學歷教育輕勞動技能培訓問題突出,部分人群失去信仰、理想支撐,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社會責任感缺乏。
[關鍵詞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令中國少生4億人
人口撫養比下降三成;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
本報訊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生育率迅速下降,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1/3,為中國經濟增長創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
報告表示,計劃生育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轉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低于更替水平。中國少生了4億多人,使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
此外,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1/3,(指人口總體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為經濟增長創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
[關鍵詞人口比例]
婚齡人口比失調成嚴重隱患
到2020年,20歲至45歲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
本報訊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報告稱,2005年以后,中國進入婚育年齡人口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婚姻擠壓問題凸現,低收入及低素質者結婚難,其所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將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嚴重隱患。
報告指出,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7,2003年抽樣調查為119,個別省份超過130.2005年1%抽樣調查為118.58.城鄉均出現異常,農村失調程度更為嚴重。到2020年,20歲-45歲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人左右。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活產男嬰數與活產女嬰數的比值,通常用女嬰數量為100時所對應的男嬰數來表示。正常情況下,出生性別比是由生物學規律決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間。
[關鍵詞隱患問題]
群眾生育意愿與政策差距大
發展報告稱多數地區人口增長存反彈勢能
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現階段的低生育水平很不穩定。群眾生育意愿與現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多數地區人口增長存在反彈勢能。
報告提出,政府職能轉變、社會快速轉型和人口加劇流動,使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工作方式效力遞減;一些地方對計劃生育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足;人口綜合治理機制尚不完善,任何工作失誤及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都可能導致生育水平回升。
報告特別強調,由于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2005年-2020年,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小高峰,導致出生人口數量出現一個小高峰;同時,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全國已累計有近1億獨生子女,進入21世紀后這部分人陸續進入生育年齡,將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將使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數量有明顯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