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者百態
“地鋪”老伯又成“第一號”
上午8時30分,記者看到堅持拆遷投訴“八年抗戰”的何老伯再次成為信訪登記表的“01”號。何老伯25日下午2時就帶了干糧和水來錦漢展覽中心排隊。他告訴記者,從25日晚上7時開始,陸續有好幾百人和他一樣來打地鋪排隊。何老伯原為珠江新城漁民新村科甲涌的村民,拆遷后因為不滿意補償費而多次上訪。記者事后了解到,他的安置補償費早被市土地開發中心辦理結案,法院也作了判決,但他不服處理結果,已信訪多次。
見到簡文豪主任,這位“老熟人”有些氣勢洶洶,他把一疊厚厚的資料往桌上一放說:“個個月都來見你一次,事情還是沒有解決,都拖了8年了!今天不解決問題我就不走了。”
12歲男孩獨自來“遞信”
“這是我的登記表,隊太長了我不等了,你幫我轉給市長吧”,中午1點50分,等待市長“面談”隊列里出現了一個一臉稚氣的男孩,他把手上的登記表遞給工作人員后轉身就走。這位12歲名叫張俊威的男孩在隨后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特別“老到”,還沒自我介紹就遞上一張身份證說:“自己看吧,這是我的證明”,接著說:“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情況吧,我的父母原來因為經濟不好離婚了,后來我媽去做家政,一個小時才掙8塊錢,家里每月扣掉房租、車費就沒多少了,所以我今天來申請廉租房”,張俊威現就讀于紅火炬小學,“我媽媽要上班,所以我就獨自來了。”說完,這個小男孩就走了。
一上午7名信訪者被送醫
昨日11時15分左右,一名著橙色上衣的女子在即將從候訪區進入接訪區的時候,突然暈倒,接訪現場的醫護人員立即用擔架把她送往醫療點治療。
記者跟到醫療點后看到,這名姓劉的女士正在吸氧,面色泛紅。她的老公潘先生激動地對記者說,夫妻倆都是低保戶,但是被人克扣了低保費。他們從前日晚上8點開始在錦漢中心排隊,但是昨日上午卻擠不進市長接訪的隊伍。妻子站了一上午,結果高血壓病發。
現場醫護人員告訴記者,昨日上午醫療點一共接治了7名患者,基本上都是頭暈、胸悶或者情緒過于激動不能自控。絕大部分經過簡單處理都能恢復正常,只有上午1名姓劉的女士需要送院治療。
■部門掃描
昨日同時在現場接訪的20個職能部門“冷熱不均”,房管局的“攤位”在9點左右就已聚集了近30位市民,局長謝曉丹“提前開工”,市建委、公安局、勞動保障局以及信訪局也是“大熱”,但食品監察局幾乎全程“拍烏蠅”。
國土房管局
市民追著局長要紙條
“我請求局長寫幾個字給我。”“我寫字沒用的,現在都是依法行政。你有困難我幫忙解決。”“請求幾個字,‘盡快解決’,就幾個字而已。”“這些不是依法行政的表現。”
昨日在錦漢展覽中心市房管局局長謝曉丹接訪位前,始終大排長龍,有市民追著局長要紙條。據了解,昨日國土房管局接訪的內容主要有發證、拆遷回遷等歷史遺留問題,而“貨幣補貼和住房保障”方面的問題正成為信訪的新熱點。
環保局
下周二前會派人調查投訴點
昨日廣州市環保局一共接待了18批信訪者,內容依然集中在以前常被投訴的工廠廢氣、噪音擾民和油煙擾民。廣州市環保局局長丁紅都表示,投訴說明廣州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尤其是加速推動專項治理餐飲服務業污染的政府令早日出臺。
另據了解,昨日下午環保局已經派工作人員前往部分投訴點實地勘查,根據安排,絕大部分投訴點都會在下周二前有環保局工作人員前往處理。
建委
5小時接訪只離開座位一次
拆遷安置和補償問題仍是建委接訪的首要話題。“現在我們住哪里去?”同安坊34號房的楊先生1996年因東礅北路擴建而房屋被拆,一度被安置在一僑房中,現在法院要求他搬出,為安身之所無著落焦急萬分。中山四路的徐先生也反映自從2006年房屋拆遷后至今沒有得到拆遷補償。簡文豪要求相關處室核實材料,盡快解決安置問題,給拆遷戶合理補償。
接訪工作持續到下午2點多,現場的工作人員也一直餓著肚子堅持接訪,連續5個多小時中,建委在9區總計接待了64宗投訴,僅簡文豪就接待了46宗,期間他只離開過座位一次上了一趟衛生間。
記者手記
市長接訪
“爆棚”的背后
廣州市市長張廣寧是一個性情中人。從當年誓言政府要調控房價到本月推出市長局長區長大接訪,每一次都會因為敢為人先而成為輿論焦點。
“這次是把原來分散在各處的問題放在一起引爆,一不小心就會吃力不討好。”在半天內涌入上千市民、不時有排隊群眾高舉申訴信大喊“我要見市長!”的錦漢中心接訪現場,一名市政府官員私下對記者說。
然而就是在這略顯混亂的局面中,張廣寧餓著肚子堅持了五個半小時,親手接過了142份上訪材料。“市民交一份材料給我,就看到一份希望。”張廣寧說,“我希望能自己帶頭,告訴我們的官員,群眾利益沒有小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一句廣大市民早就耳熟能詳的話。過去3年間,秉承這一宗旨,廣州市已經陸續實現了市長熱線和局長接訪的常態化與制度化。但是昨天各處接訪點尤其是錦漢展覽中心的“爆棚”,卻表明了問題依然存在。
縱觀昨日各接訪點信訪群眾的訴求,住房困難、拆遷補償糾紛和社保問題等“老大難”還是占據了大多數,社會轉型期的各種典型矛盾依然錯綜復雜。廣州市在近年提出“富民優先、民生為重”的施政理念,“惠民66條”等重在解決群眾實際生活問題,讓全體市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舉措不斷出臺,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夠將各種民生問題盡量解決在矛盾激化之前。但各種問題由于種種原因依然存在,以至于昨日來到錦漢中心的群眾即使在找到相關部門主管投訴后,絕大多數人還非得要再見市長一面才走。“我找過××局很多次,沒用,交給市長我就安心了。”這樣的話語反復出現。
勿庸諱言,當下領導批示是一條解決問題的捷徑;一市之長愿意連續4個多鐘頭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呼聲,也是一件得民心順民情之舉。但成千上萬件大城小事,件件都要由市長過問,就非城市之福了。張廣寧自己也說,雖然這次接訪是成功的,但如果每個投訴都得他出面才能解決,那這種接訪制就是失敗的。
作為市民釋放情緒的減壓閥、獲取救濟的法定方式和政府收集民意的新渠道,廣州的三級領導公開接訪日活動是一項富有生命力的創新之舉,但要建成廣東的“首善之區”,廣州還需讓職能部門真正各司其職,在建立民生保障長效機制和構筑行之有效的基層信訪平臺等方面繼續下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