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6月21日網上公布的一則加分考生增補名單,絕大部分考生仍然因“三模三電”加分,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議。根據網友的統計,在今年浙江省體育項目高考加分的1010多人名單中,其中因參加“三模三電”項目獲得加分的人數為630多人,接近加分總人數的三分之二。
公平焦慮下的“裸考”呼聲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表示,盡管高考加分公示已經結束,我們仍歡迎社會各界對高考加分進行監督。若發現考生或工作人員有違規、弄虛作假行為,一經查實,一律嚴肅處理。
盡管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還沒有找到“舞弊”的實據,這一單起事件可能只是“虛驚一場”。但其間反應出的“一邊倒”的社會心態再次驗證,高考加分政策,成為一尺衡量社會公平與否的標桿。公眾的“習慣性質疑”心理,恰是社會公平受到侵蝕后的反映,也是公眾痛感公平缺失的折射。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建華說,近年來,高考加分中,頻繁出現假少數民族、運動員批量制造、假三好學生等現象,對于高考加分制度的公信力,公眾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性質疑”。
這種質疑推動了不少地方出臺了整頓高考加分項目的政策。如2010年,浙江在9次各界人士征求意見會后,決定將此前備受爭議的“三模三電”等項目高考加分分值從20分降為10分。山東則取消所有省內規定高考加分政策。此前在2008年,浙江省還取消了優秀學生干部的高考加分政策,原因在于“這一項目加分標準過于模糊,受益者大多為領導干部的子女,比重已嚴重偏離了合理的范圍”。
為了便于了解加分考生真實情況的同學和老師進行監督,浙江省從2009年起還規定,考生的加分材料不僅要經過所在學校、所在地市縣招考機構與省招考機構的三級審核,還必須經過學校師生出入必經處醒目位置、所在地招考機構點和省招考機構的“三級公示”。保送生名單還需經過擬錄取高校的審核與公示。
也有觀點認為,這些政策和規定,只是對輿論監督的一種應付罷了。還有人直接提出,應該“一刀切”取消高考加分項目,雖不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有“因噎廢食”之嫌,但能夠消除廣大公眾對高考加分政策變形走樣的教育公平焦慮。
杭州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認為,“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容易扼殺特殊人才,高考加分的初衷就是鼓勵學生學有特長,但現實是這種初衷偏離了軌道。只有依靠看似“武斷”的政策,來減小權力尋租的空間。
楊建華則認為,如果“裸考”一時難以實行,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與約束則成為剔除高考加分丑聞的唯一路徑。高考加分很重要的一條,是要使“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體現”,要把加分程序信息放到陽光下暴曬,避免權力之手染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