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去我良心確實不安”
記者:與最近媒體報道的很多舍身救學生的老師形象相比,您怎么看待自己率先逃出的表現?
范美忠:你注意到沒有,這次地震中媒體報道的英雄老師,主要是小學老師。為什么?因為小學以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愛的聯系,而中學以上,師生之間主要是一種智力的聯系。因此,作為中學教師很難產生強烈的保護學生的意識。
記者:現在回想起來,良心是否會不安呢?
范美忠:確實會不安,但這種不安不是出于什么職業道德的因素,因為我認為自己的職業道德沒有問題,不安的原因是:人對自我有更完美的要求,我跑出去,這可以理解,但本應更鎮靜;另外我也反省自己對學生的愛是否不夠。
但我不認同一些人的類比,將教師當時的角色比作軍人或船長,這種類比過于簡單化。此類災難中,教師確實有疏散的義務,但卻是有前提的:第一,要確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才可能組織疏散;第二,要確保技術支持,即事先我應該受過此類訓練。然而事實是,我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我認定房屋在5秒鐘之內會塌,便有逃生的權利,這是一種理性判斷。我不認為教師有獻身的義務。
記者:如果當時您面對的是一個班的小學生,您是否會如自己所說,體現這種“愛的聯系”、實施必要的疏散和救援?
范美忠:我事后與同事也討論過,如果我確信房子不會馬上塌,如果面對的是小學生,我會帶著他們一起跑或者把跑不動的學生抱出去;但如果房子馬上要倒,我會盡量拎著一些孩子跑出去,但跑出去之后我不會再選擇沖進去救人,因為救人不能以獻身為前提,救援先要保護救援者的生命。
事實上,我所在的教室雖然處于二樓,但是離操場很近,只有幾米遠,距離近,再加上我反應比較敏捷,這是我最先跑到操場中心的主要原因。事后我也知道當時有兩個同事也是沒有喊就跑了下來,但像我這么老實說出自己想法的人卻不多。
“現實中我對母親很好”
記者:其實輿論對你的批評焦點,更多是您“只救女兒,不救母親”的言論。
范美忠:大家應該完整理解我的原話,原話包含兩個意思,第一,當時碰到強震,我已經懵了,跑就是本能的體現;第二,親人的愛本來不應有大于號和小于號,但現在在我心目中,我對女兒的愛要大于我的妻子和母親。我的選擇一方面是出于能力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出于愛的考量。我寫那篇文章,也是想明確告訴學生們:你們在我生命中肯定沒有我母親重要,因此你們要學會自保。
說實在話,我寫的那篇文章,表述上、邏輯上尚不夠嚴密——鬼知道會有這么多人來揪它的錯!早知道大家都來找漏洞,我肯定會寫得更嚴密些。
你可以堅持自己的倫理道德,但我也有我的價值觀念。當時寫此文,也有挑戰孝道倫理的意思。即使是為救自己的母親,也無義務去犧牲自己。如果我可以獻身救母,推而言之,我就應該獻身救每一個人。這合理嗎?
記者:您的母親、妻子對您在文章中涉及到“母親也不會救”的話現在怎么看?
范美忠:現實中我對母親很好。至于我妻子,她也認為我的本能反應沒有錯,但做得不夠好,比如對學生的愛不夠。另外,她也責怪我關于“不救母親”的話說過頭了,策略上不對。也認為我在回應網友質疑時,不夠冷靜,有過強的智力優越感。
記者:您有智力優越感?
范美忠:不止一點點。我認為這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是我的思考能力超出很多人,我沒有被“教愚”,沒有被僵化的觀念所束縛。
而且我以前還有很強的道德優越感。因為我在遵守道德底線上比很多人都強,比如我從不闖紅燈、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抽煙、碰到假幣立即撕毀、不接受學生賄賂等,真誠善良是我的一大弱點,比如這次我寫這篇坦白的文章就是表現之一。道德底線是需要強制的,但高尚道德應通過勸說和感召。我認為,只要道德底線維護好了,社會就可以運轉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