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產業領域
<21世紀>:投資產業結構有什么新變化呢?
焦必方:2006年后,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電信等市場,日本對華投資發生了一些新變化。最大的投資領域制造業,已經由過去投資勞動密集型轉向投資高新技術演進。近年,在長三角、珠三角,形成了一批相當實力的、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大量日本中小企業加大對華軟件業、服務業的投資,很多日本中小企業在大連軟件園落戶。
最近,作為中日兩國合作的10個“中日中小企業科技園”已經進入選址階段,有利于產業集群的形成。
<21世紀>:日本中小企業對華投資動機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
焦必方:根據日本中小企業事業團上海中小企業組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三菱UFJ調研咨詢公司分別在2000年和2005年對日本中小企業在華投資目的的調查,日本中小企業對華投資的目的已經發生明顯變化,以獲取中國廉價勞動力為投資目的的比重明顯下降,而重視開拓中國市場的中小企業明顯上升。
與越南、印度等國相比,中國低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降低,但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優勢迅速上升。其中中國長三角地區的市場優勢最為明顯,19.8%的企業做出了這一選擇。正由于這一地區的市場優勢,55%的日本企業投資于長三角地區。
改變“雁形模式”
<21世紀>:有消息說,日本大企業對華投資的技術策略十分保守,那么日本中小企業如何呢?
焦必方:日本中小企業投資中國的情況與這種看法大有不同。日本中小企業投資中國已經改變了將勞動密集型的劣勢產業轉向中國,而將優勢產業留在國內的趨勢。
日本中小企業對華投資,歷來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投資技術含量低。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這種投資技術含量低,產品比較低端的情況已經不適合2006年后的情況。
根據2006年的調查,日本在華制造業中,57.6%的中小企業投資技術水平與日本國內水平相當;3.7%的企業的技術水平甚至高于日本國內。另外,日本中小企業在華投資平均技術水平高于亞洲投資的平均技術水平。
這樣一種趨勢,將改變日本提出的東亞經濟發展中原有的“雁形模式”——分工按技術水平延遞的“日本——亞洲四小龍——東盟——中國——其他國家”,這有長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