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從勞動者對食品類消費需求的“剛性關系”來看,勞動力價格上漲受物價上漲的影響并不明顯。工資是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工人工資應以創(chuàng)造的價值為尺度,并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工人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越大,企業(yè)對該工種需求量越高,工資就越高,反之,工資就低。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現實情況是超過國際警戒線3.5%的CPI指數應引起企業(yè)決策者重視了。
漲薪的兩個臨界點:3.5%和3000元
美世咨詢高級咨詢師丁一認為,工資是否受物價影響可通過兩個臨界點來判斷,如果碰到這兩個警戒線,薪酬制度就應有所反應。
第一個臨界點是3.5%。這是國際上通行的CPI指數警戒線。超過這個警戒線的國家隨時都要擔心經濟中的泡沫成分,企業(yè)也應考慮該指數對薪酬的影響。因為在此警戒線下的薪酬如保持不變,員工的實際收入就是在縮水,付出相同的勞動,得到較低的回報。
工資增速比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是目前很多企業(yè)員工感覺入不敷出的原因,稍微漲了工資的員工也覺得生活比之前吃力。
第二個臨界點是3000元。這是美世咨詢根據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狀況和基本生活條件預測的數據。如果員工收入總額低于3000元,那么出于保持其基本生活水平和調動其積極性考慮,企業(yè)須有所動作。
物價若不降,年底或是漲薪高峰期
丁一認為,從物價漲跌到薪資變化是一個連鎖反應,難以在短期內有明顯的體現。國際人力資本網董事長景素奇說:“物價若長期保持高位,比如到年底,那么員工薪酬很可能有明顯變化。”
之前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調查一直認為勞動力的漲幅高于物價漲幅,而民間調查卻總顯示工資漲幅不高。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有全國29個省區(qū)1604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85.4%的人稱工資漲幅不到12%,甚至有7.1%的人稱4年來工資“不漲反跌”。
不管怎樣,勞動者切實感到購買力下降和生活吃力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政府和一部分擁有中低收入者員工的企業(yè)也都有所反應。上海已率先行動,8月19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即將從750元調整到840元。這是上海五年來漲幅最大的一次調整。
套用一句老諺語: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最低生活保障已經硬性提高了,加薪還會遠嗎?(張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