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內外人頭攢動,在眾多媒體記者的包圍中,慷慨的慈善家們登臺亮相。
善行天下———2007年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會,在這里拉開帷幕。榜單顯示,在2006年,222家企業的捐贈總額為20.7236億元,平均捐贈936萬元;174位慈善家個人捐款總額為19.1億元,而且不含物品捐贈,平均捐贈1099萬元。黃如論以捐贈總額1.98億元,奪得“首善”之位。據統計,黃如論歷年累計捐贈總額達到8.7億元。
獎杯、鮮花、贊詞、領獎臺上的絢麗色彩,所有這些為慈善家們營造了一種享受至高榮譽的氛圍,然而榮譽背后,在他們實現“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之中,又有著多少難言之隱?
中華慈善總會統計,目前每年收到的捐贈大約75%來自國外,15%來自中國的富人,10%來自平民百姓。一份慈善公益組織的專項調查顯示,全國上千萬家企業里,有過捐贈記錄的不超過10萬家,99%的企業從來沒有參與過慈善捐贈。據介紹,美國的慈善捐贈10%來自企業,5%來自大型基金會,85%來自全國民眾。2003年,美國個人捐贈達2410億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占當年人均GDP的2.17%,志愿服務參與率為全國人口的44%。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慈善事業在普及性上還有較大差距。資料顯示,我國人均捐獻款一度僅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2%,志愿服務參與率僅為全國人口的3%。
除了慈善家們的難言之隱,中國的慈善事業又為何步履蹣跚?
本報(法制日報)記者在2007年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之際,在發布會現場直接或者間接地采訪了部分慈善家,通過他們的為善經歷,向大家講述存在于中國慈善事業之中的怪現象。
憐憫不應是慈善的思想主流
本次慈善排行榜新聞發布會,黃如論沒有到場,但是他的兒子黃濤來了。這似乎帶來了一種新的訊息:子承父業,不僅僅是企業,還有他們的慈善事業。
“對于個人而言,金錢只是一個符號,再多的錢也是一樣。”作為座右銘,黃如論一直信守著這樣的散財哲理。
出生在福建農村的黃如論,自小由奶奶帶大,生活貧苦。但在這樣的貧苦生活中,他跟奶奶學會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要騙人、害人、欺人、詐人”、“慈悲為本”。
“我是農民的兒子,”黃如論對自己曾經的艱辛生活念念不忘,“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村很苦。我們從低層走到高層,知道低層的痛苦。今天事業有所成功,對這些人就更加同情,很簡單”。
據說,黃如論小的時候,村子里有一位老者,經常給他講三國故事,對他影響很大,因此,后來他把老者的兒子培養成了公司里的一個總經理?!帮嬎荚?,以德報德,別人支持我一,我支持他十。不報答,那成了什么人?。俊?/p>
2005年,黃如論回到家鄉福建,聽說福建古田縣有一個農民因為窮困看不起病,產生了異化心理,拿著炸藥坐到公交車上,爆炸了?!拔业募亦l還有這么窮的人,我拿出1個億來建立福建省江夏百姓醫療互助基金?!?/p>
對境遇遠不如自己的人的同情,是目前很多企業家做慈善的初衷。
感動、同情、憐憫,成了很多企業家從事慈善的主要動因。
專家分析,這樣的慈善心態不是不可取,而是說明我國的慈善事業還處在原始階段,出于同情感動的慈善行為,隨意性很強,會造成慈善事業的不穩定性。
學者楊團分析說,100多年前,歐美國家的富豪一開始采用慈善信托的方式,即委托信得過的人向慈善機構捐贈。后來,一批受慈善思想影響的工業巨頭創造一種公司形式的慈善基金會,1910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次年,卡內基基金會成立。之后,美國人的這一組織創新被全球的富豪們效法,現代基金會現在遍布全球。僅在20世紀的美國,不到100年間,它就從幾個發展到4萬個。這標志著慈善從傳統方式走向現代。
我國慈善事業應當逐漸走向這個方向,用制度來管理慈善捐贈,憐憫不應成為這項事業的思想主流。
喪失誠信,慈善的絆腳石
名列本次排行榜第35位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最近遇到了麻煩。
3月30日,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上,吉利控股集團捐助了5000萬元,尋訪1000名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高中畢業生,資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為了使用好這5000萬元,吉利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受助對象的確認工作,將主要由吉利集團操作,為此還專門成立班子,除了捐助5000萬元外,還準備花費更多的金錢和精力,到全國各地尋找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寒學子。
因為他們上過當:“窮孩子”搖身一變,原來是當地領導之子。
2001年,李書福要求北京吉利大學創辦宏志班,免費供讀貧困學子。這個班級招收的對象是延安、遵義等革命老區的貧寒學子,學校免除全部學費和住宿費。第一屆招收30多人。
對當地有關部門送來的學生,北京吉利大學并未懷疑,也未到學生家庭核實。“有相關部門公章,應該沒問題的。”結果,雖然學生中大部分符合要求,但也有一些人并不貧寒。有些學生學習不刻苦,卻穿著奇裝異服,配備手機,出手闊綽。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北京吉利大學校長羅曉明說,貧困原因有幾種,有懶惰致貧的、有因病致貧的。而前者,并不是吉利要資助的對象。更有甚者,有的學生竟然是當地某領導的子女。
2005年,李書福出資210萬元,設立“未來人才基金”,定向資助100名家境貧寒、無力求學的學生。為了找到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浙江吉利技師學院副院長席德堯說,他們總共花費近10萬元,其中包括廣告、差旅等費用。
黃如論對這種現象也有同感,最近,他回到家鄉,老鄉問他能不能拿幾百萬出來助教,因為很多學習很好的孩子上不起大學。黃如論的想法是:“如果我要做,我就登報紙,發布我要在福建省幫助多少個學生,大家來報名。然后我去調查,你是不是真的很窮上不起大學,把錢真正落實到需要的人身上?!?/p>
誠信問題成了慈善事業的一個絆腳石。但說到底,這種現象還是因為慈善機制出了問題,因為機制的缺失,慈善家們不敢將錢放給一些慈善機構;因為機制的缺失,出現騙取善款的行為;因為機制的缺失,慈善家們除了慈善捐款外,還要額外地付出。
偽慈善,拿什么來約束
機制的缺失,對于善款的接收者而言,可能會出現欺詐,而對于作出慈善行為的人來講,也同樣會造成欺詐,造成偽慈善。
曾經被譽為“中國母親”的胡曼莉就出事了。
她是中華綠蔭兒童村的創始者,因撫養數百名孤兒而聞名。1999年,她在美國慈善機構“媽媽聯誼會”會長張春華的許可下,以代理人身份來到云南麗江,建設當地的孤兒學校。但孤兒學校的管理及對慈善捐款的使用,被張春華及外界多次質疑。
日前,這項質疑有了結果。
1999年美國媽媽聯誼會捐給麗江媽媽聯誼會35萬美元,就是這筆款項引起了張春華的懷疑:這筆錢是美國媽媽聯誼會幫助胡曼莉成立麗江媽媽聯誼會和孤兒學校時打到中國的。當時美元的銀行匯率是8.3,胡曼莉兌的匯率卻是8.1,而且沒有向張春華提供美元兌人民幣的水單。張春華懷疑胡是在黑市中兌換的,且截獲差價作為私利。
從此張春華便開始了不斷的舉報與揭發。
2006年年底,麗江市政府的一項審計報告出爐。這次審計的范圍包括1999年7月麗江孤兒學校成立后至2006年8月31日的財務收支情況。
審計表明:胡曼莉把約33萬元社會捐款說成是自己的個人捐款,不據實列出開支的數額亦達33萬元;在孤兒個人賬戶上僅憑存折復印件提取的資金近10萬元;在支出中應按固定資產核算而未核算的資金達43萬余元;胡曼莉對十余名孤兒投了28萬余元的商業保險,作為學校的一次性支出,在財務上卻隱瞞了分紅,也隱瞞了五年后可以全額返還的事實;電腦服務部的數年收入也沒有入賬。在沒有合法票據的情況下,孤兒學校憑一般通用收據、付款證明單、商品調撥單等票據支出的金額達42萬余元。
除了胡曼莉事件,其他偽慈善事件也頻頻見諸報端:
2003年1月12日上午,太子奶集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捐贈儀式,宣布向“希望工程”和“母親健康快車”項目各捐款100萬元??山刂廉斈?月,該集團的慈善捐贈依然沒兌現,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憤而將之告上法庭。而該集團旗下的北京太子童裝有限公司同時承諾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捐贈的100萬元,也只到賬20萬元首期款,其余80萬仍不見蹤影。
2004年7月《華西都市報》報道了當年6月11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一場大型慈善義演中,部分演職員竟然收取出場費事實。
中華慈善總會理事章立凡說,良好的民間慈善需要有三個層面的土壤,法律、道德和文化。而慈善文化其實是慈善最內核的東西,張春華所稱的慈善之心,正是一種可資吸納的慈善文化。這種文化在中國剛剛起步的民間慈善中還比較缺乏。
納稅包袱何時解除
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工商聯會長倪樂,在3月9日參加“兩會”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的小組討論上,講述了一件讓他尷尬又生氣的事:
“曾經在一次水災后,我給某山區捐了100萬元,結果要征收17%的純利稅、33%的企業所得稅,而因是以我個人名義捐贈的,還要交個人所得稅,最后交了共60多萬元稅,等于我一共捐贈了160多萬元!”
“這樣做善事,問你干不干?!”倪樂說,捐款還要交稅,嚴重挫傷了善心人的積極性。
據介紹,目前在我國,只有捐款到由國家民政局設立的宋慶齡基金會、紅十字會、中華慈善機構三大單位,才可獲取捐款額的發票,憑發票可免交稅。此外,其他類型的捐款都要交稅。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第九條的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0%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边@項規定讓很多慈善家感到高興,但他們也很疑惑:“什么樣的捐贈才叫‘公益性捐贈’?這個名詞,并沒有清楚的法律解釋。”
“中國目前的慈善運作很不規范。我做了十幾年慈善,有的直接捐給當地政府或個人,有的通過慈善機構。國家對于直接捐贈沒有免稅政策。為什么企業家對慈善不積極,這是一個原因?!秉S如論也有同感。(張有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