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各地群眾期待一個高效、成功的兩會給他們帶來企盼中的實惠。
兩會關系著中國現實和未來的發展走向,更緊密聯系著廣大百姓的切身利益。正因如此,人民群眾關注兩會,實質上是關注參加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能否反映真情況、解決真問題,關注兩會的進程能否與自己現實的渴求和期待產生共鳴。
群眾不苛求代表、委員們講的句句是真理,但希望他們要提出問題,拿出解決辦法。今年廣州、重慶市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涉及民生的重大問題“較真”的做法,形成了民意與公權力的良性互動,并轉化成了解決問題的動力;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為爭取發言機會“搶”話筒的場面也屢見不鮮。但不可否認,在今年的個別地方兩會上,少數代表委員的表現卻不很精彩,有的甘做“太平委員”“太平代表”,或在會上寡言少語,或臨時抱佛腳,隨意在別人的建議、提案上掛名應景。
失去群眾的認同,就談不上代表群眾利益,維護群眾利益。代表、委員們認真而富有激情地參加兩會,在會上發表真知灼見,是履行職責、參政議政的重要體現。兩會審議和討論的議題,都是事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事項,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現實生活中,普通百姓參與決策的渠道有待不斷暢通,表達機制尚需更加健全。這就從客觀上要求兩會在推進政府部門科學、民主決策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要求代表委員敢于為公眾的福祉發言,使大會通過的決議或法律能體現最大多數人的意愿。
人們有理由相信,代表、委員們的真知灼見在兩會上會得到充分表達,讓兩會更富有激情地與百姓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