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于洋垃圾,中國人并不陌生。從20世紀80年代沿街叫賣的舊衣服,到近年個別沿海村鎮大力發展進口廢舊電腦拆解行業,在從境外獲得再生資源性廢物的同時,中國也一直面臨著發達國家向境內轉運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壓力。
面對洋垃圾,把關人在哪里?一些關心中國環境的有識之士發出警示:如果再不嚴打洋垃圾非法入境行為,中國在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變成“世界垃圾場”的危險。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有關方面應加強對洋垃圾的監管。
“被污染的土地也許幾十年都恢復不了”
近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一個叫聯滘村的村莊成了公眾的關注焦點。冒著黑煙的煙囪,堆積如山的垃圾,黑如石油的河水……洋垃圾的大舉入侵,特別是愛瑪·馬士基號貨輪日前滿載17萬噸洋垃圾來到這里,使得聯滘村“一夜成名”。
聯滘村擁有一片方圓幾公里的廢品廠聚集地,連“黑水河”上都漂浮著各種垃圾。在散落滿地的廢棄物中,隨處可見一些外國垃圾。由英文標識可以看出,不少垃圾是英國著名超市的塑料袋,此外還有各種各樣來自國外的食品包裝袋。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垃圾中來來往往的車輛,大多是一些重型貨車。而許多小商家的店鋪里,廢品已經占據了約七成的空間。
在這個大型的垃圾集散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垃圾,也有大量洋垃圾。據了解,英國每年以合法手續出口到中國的廢棄塑料和紙多達70萬噸。隨著外國貨船的往來,聯滘村的垃圾山越來越高。據介紹,聯滘村的垃圾山里包括20萬噸廢塑料、50萬噸廢紙和紙板。工人們挑揀出廢塑料,把它們熔化后再次利用,燃燒后的化學廢物則直接排放到臨近的河水里。
面對洋垃圾的大舉入侵,當地政府已表示將決心改變這一局面,并進行了具體安排。他們要求該區6個村的廢舊垃圾企業,在1月18日以前全面停產整頓。目前,常年聚集此地的不少廢品收購廠正將囤積的“貨物”轉移至別處,部分小收購商已經關門。
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起步較晚,許多地方仍然停留在末端治理的思路上,忙于“亡羊補牢”,而忽視對廢物流動全過程的管理。“我們處理自己的垃圾已經夠頭疼的了,哪還消受得起洋垃圾!”有關人士激動地表示,被污染的土地也許幾十年都恢復不了。
據悉,聯滘村的廢舊塑料回收業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已成為南海廢舊塑料回收企業最集中的地區。然而這些回收垃圾企業在分揀垃圾的過程中,大部分只是對垃圾進行簡單的焚燒處理。根本談不上技術含量。專家指出,垃圾產生的二次污染物處理成本很高,垃圾分類回收只有在二次污染控制不嚴格的前提下才有利可圖。而垃圾在存放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廢水、廢氣、殘余物等污染物,這種污染遺害無窮。
這些回收垃圾企業的土地租金成了聯滘村的經濟來源之一,村民當初并未意識到該行業的危害性,才容忍該行業在當地發展壯大。等到他們發現租金已不足以抵償垃圾造成的污染時,為時已晚,其整治已經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大難題。目前,聯滘村從事垃圾回收處理的就有400多個經營戶,共15000多人。附近還有6個村在不同程度地從事同樣的工作。這里已經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以廢品為生的地區,如果全部進行處置,將使很多人失去工作。
不能成為洋垃圾傾銷地
實際上,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送垃圾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事情。十幾年來,我國就一直受到洋垃圾入侵的困撓,特別是我國的沿海城市。
1993年9月,韓國7家公司以“其它燃料油”名義,將1228噸廢舊物由韓國運抵南京港。經查,船上裝的全都是污水、腐蝕性液體等化工廢棄物。
1995年6月,從德國進口678噸貨物抵運江西,名稱為進口廢塑料,經海關人員開箱檢查,發現箱中全是食品袋、飯盒、飲料罐等生活廢棄物。同年7月,上海寶山海關查獲從日本進口的46噸名為回收塑料,實為廢棄農用薄膜的洋垃圾。
2005年3月,在荷蘭鹿特丹港截獲的一艘前往中國的英國貨船上,54個集裝箱內裝滿了食品垃圾、塑料廢品、飲料罐、舊衣服、廢電池以及廢舊手提袋等生活垃圾。
由于垃圾的回收,特別是電子垃圾的回收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所以很多商人不惜犧牲子孫后代的幸福來換取。近年來,僅廣東省就在江門、南海、汕尾等地查獲了大批的洋垃圾。
作為國際民間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曾經參與對去年8月科特迪瓦的洋垃圾事件的處理。該組織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于不法商人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非法出口洋垃圾的手段非常了解:一種是謊報,即在報關的時候,將洋垃圾以別的名義進行報關;一種是夾帶,將洋垃圾夾帶在正常的物品中。
有關專家表示,發展中國家對于垃圾的處理技術本來就相對落后,加上經濟支持不足,把垃圾輸入到發展中國家,表面上是把環境污染轉嫁到其他國家,實質上只是把船舵交給一個可能更不懂駕船技術的舵手手上,可最終大家還是坐在同一艘船上。(葉小鐘 蘇丹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