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十年前,當聽到鄧小平逝世的消息,張文榮哭了。
鄧小平同志(資料圖片)
1986年高考失利后,張文榮從浙江溫州的農村來到上海做買賣。1997年時,他已初創下自己的產業。那時,他曾擔心,沒有了鄧小平,自己的生意還做不做得下去。
1997年,因為鄧小平逝世和香港回歸等重大事件,被視作“決定中國走向的關鍵之年”。
如今,身為上海民營亞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文榮,已擁有員工數千人和40多億元資產。
張文榮說:“如果沒有鄧小平,沒有改革開放政策,我很可能到現在還只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果不是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我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水平。”
鄧小平是毛澤東之后的中國第二代領導人,他于1997年2月19日逝世。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副主任龍平平認為,鄧小平逝世后的十年,是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十年,這主要得益于對鄧小平生前理論的傳承和發展。
十年來,中國的GDP總量從7萬多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多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全球都在熱議中國的“崛起”以及如何與中國“共贏”。
鄧小平為中國設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然而,如何建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鄧小平逝世后的十年中才找出了一條道路。”龍平平說。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載入黨章。龍平平說,這也意味著,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作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一支,它的發展空間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和開拓。
改革開放的深入擴大成為了過去十年的明顯特點。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李偉說,目前,中國的大舞臺上展現著全球各種金融活動。匯市、期貨、股票、基金和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中國普通民眾體會著經濟全球化的“快樂與痛”。
改革開放也觸及了更多深層次的問題。鄧小平逝世十年后,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社會矛盾逐步凸顯,尤其是貧富差距拉大了。
58歲的上海工人黃振華認為鄧小平領導下的改革開放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為此自豪;但他仍在為擺脫自己下崗失業的艱難處境而奮斗。
有統計表明,中國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40%以上,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的財產只占總額的不到2%。
讓黃振華欣慰的是,今年春節前他剛得到一份新的工作,是到由政府出資組建的治安巡邏隊上班,這樣每月能多增加400元收入。之前,黃振華每月能拿到800多元的最低工資和“低保補助”。
龍平平說:“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我們整理鄧小平晚年年譜時發現,老人家對這個問題思考得很多、很深入。”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這十年來中共高層對鄧小平理論繼承發展的最新結晶,其主旨便是使所有人都能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使政府更加貼近人民。”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主任閻建琪說。
鄧小平逝世后的十年,中國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平穩的權力交接。觀察家認為,這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牢靠的政治保障。
2004年9月,江澤民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自此,中國黨、國家、軍隊的高層領導完整地實現了新老交替和平穩過渡。
此間分析家將之追溯到鄧小平。“鄧小平提倡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實行退休制度,并且身體力行,這是他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大貢獻。”閻建琪說。
這為中國政治文明的進步奠定了基石。“過去十年,中國立法速度之快在以前是沒有的,改革開放的各項成果以法律形式被固定下來。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日益擴大。反腐敗斗爭也走向了制度化。”閻建琪說。
如今,中國已制定了400多部法律、800多件行政法規和8000多件地方性法規,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認為,鄧小平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他一是改變了中國,二是改變了中國的對外關系。他使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快速發展成為可能,同時使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的積極一員。
“鄧小平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他很早就勾勒出了21世紀初中國要經歷的關鍵時刻。他的理論仍將指導我們前行。”閻建琪說。(記者全曉書田雨季明/新華網)
法新社:鄧小平讓中國人過上富裕日子
8年前,黃四高(音)駕著一輛破舊的貨車從家鄉四川到了深圳——一個由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開創的經濟改革造就的南方新興城市。
從那時起,黃的事業從無到有,如今擁有了一家運輸公司。他手下的十多輛汽車在這個制造業城市拉貨,而他的成功要歸功于一個人。
“多虧了鄧小平,”46歲的黃說,“毛澤東給了我們一個飯碗,而鄧小平往里放進一大塊肉。他改變了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命運。”
分析人士說,鄧小平于10年前去世,而他所制定的政策給中國——以及世界——帶來的影響與日俱增。
一些人認為,從像黃四高這樣的中國人所享有的繁榮到共產黨對權力的繼續掌控和中國不斷上升的全球影響力,鄧小平對他的國家打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Vogel)說:“鄧小平在指引這個國家走向改革開放上做得相當出色。沒有其他中國領導人同時具備資歷、威信、智慧、戰略、韌性和技巧,以取得這個成就。許多中國人都懂得這一點。”
在中國,令人想起鄧小平給這個國家帶來的影響的事物似乎無處不在,也越來越多地顯現在世界上。在中國繁榮興旺的城市,如今新一代的人上網、駕新車以及穿戴昂貴的時尚裝束,而他們的父母曾經渴望擁有自己的電視機。在廣闊的農村地區,無數人擺脫貧困;約有1.4億來自農村的打工者遍布這個國家,他們的工作是鄧小平打碎舊式的國有計劃經濟后產生的。
隨著中國勢不可擋的出口機器向國外市場大量輸出廉價產品和改變全球經濟版圖,隨著北京對重要的地緣政治事務的支持越來越被視為不可或缺,鄧小平的影響在全球范圍擴散開來。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戴維·茨威格(David Zweig,崔大偉)說:“他使這個國家開放,并把它納入邁向21世紀兩大超級大國之一的軌道上。這是一項驚人的遺產。”
許多生活在昔日重工業區的工人仍然懷念擁有“鐵飯碗“的毛澤東時代,他們認為鄧小平沒有建立一個社會安全網。
不過,哈佛大學的傅高義表示,鄧小平給這個經歷了幾十年混亂的國家帶來了政治穩定,使領導人更替有序進行。“許多明智的中國人都確信,自鄧小平上臺后,中國就做得比蘇聯成功得多,后者轉向民主太快了。”他說。(作者丹·馬丁,汪析譯/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