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體制改革與外匯儲備運用成關注焦點
【對話嘉賓】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燕生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宋國青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哈繼銘
昨(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收于7.7526,而盤中價則一度達到7.7461,又一次刷新了匯改以來新高。為何短短一個月人民幣就升值了0.745%?這樣的趨勢還會保持多久?政府會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匯率升值連破紀錄對我們的經濟生活有何影響?就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升值幅度有望突破5%
記者:近日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除了國際因素的影響,人民幣開始表現出一種自我主動升值的姿態,究其原因是什么?這種創新高的態勢會持續多久?
張燕生:這主要還是外貿順差過大所致。從近期看,外商直接投資表現非常活躍,短期資本流入境內比較多,外匯增長有持續加速的態勢,加之投資者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沒有改變,因而導致了匯率不斷升值。
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會突破去年的3%,考慮到內外失衡問題,政府部門肯定會采取相關措施緩解近期飛漲的態勢,我建議要采取多管齊下的政策,進行小幅漸進的升值,預計這種快速增長的現象不會保持太久。
宋國青:連續突破7.76和7.75,單從數字看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由于人民幣是盯住一攬子貨幣的,近期日元的大幅貶值客觀上加快了人民幣升值的速度,這是比較直接的原因。
與同期比,這樣的增幅略微顯快,但沒有必要緊張,我認為今年匯率升值的幅度還應加快,可能在5%左右,這樣才能較好的緩解順差過大對經濟的影響。
哈繼銘:除了外貿順差的原因,對升值負面影響的淡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雖然去年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達到3%左右,但對經濟的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政府對人民幣升值的后果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因而近期采取了較為寬松的政策,助推了人民幣升值的態勢。
預計這樣的趨勢不會長久,考慮到今后的外貿情況,政府還會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措施,防止其過快過猛沖擊經濟增長,不過加速升值的態勢不會改變,預計今年匯率升值的幅度會突破5%。
匯率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記者: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升值,意味著相當部分的美元資產在貶值,政府應采取什么方式“消化”巨額外匯儲備,才能把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小?
張燕生:外匯儲備要想保值必須進行多元化投資,如實施多元化的外匯儲備策略,加大其它貨幣的投資權重等。但現在政府的決策也是步履維艱,如果提高利率,則會抑制消費信貸和投資的增長,目前互補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匯率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如新加坡、挪威的經驗都可采納,不過如何把小國的經驗運用在大國經濟中,還需認真考慮。
宋國青:在以匯率為綱的前提下,更應考慮外匯儲備的使用質量,在滿足儲備資產必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可對外匯儲備實施分檔管理,并將富余儲備交由專門的投資機構操作,如進行海外股權投資,引入戰略投資者等都是很好的措施。
哈繼銘:現在政府更應鼓勵企業走出去,把外匯投出去,讓資金流出去,這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小一些。如考慮把外匯投向石油、能源等戰略儲備投資,在生產、儲備、基礎設施上加強合作,爭取這些戰略資源的穩定供給,提高外匯儲備的整體收益,只有將外匯投入更多的朝陽產業,才能保證我們的資產不縮水。
藏匯于民尚有難度
記者:人民幣的持續走高使前不久頒布的外匯管理措施受到了影響,匯率升值對經濟生活有何影響?
張燕生: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預期下,理性的匯民都不愿持有美元,這也使政府藏匯于民的良好愿望大打折扣。但是我們還是一個實體經濟比重很大的國家,匯率對產業、技術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傳導時滯,雖然金融的反應會比較敏感,但是政策的調整與效果的顯現還比較慢,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會慢慢表現出來。
哈繼銘:人們很難改變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因此政府放寬外匯管理辦法,難以達到期待的效果,不過政府可將這些外匯儲備投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通過資本來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升級,這也有助于企業在不同區域開展不同的生產經營計劃,緩解沿海地區的生產壓力,實現區域的平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