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的一路上揚,使投資者獲利的同時,也引發了監管機構對于潛在風險的進一步擔憂。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防范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相關風險的通知》于2006年的最后一天悄然下發至各金融機構。近日,部分商業銀行已根據該份文件開始部署貸款違規挪用的自查工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已有多種跡象表明,目前股市中的部分資金確實來源于銀行。這些資金通過委托貸款、不明目的消費貸款等等方式流入了股市。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目前不僅僅是個人貸款有流入股市的現象,部分企業貸款也存在類似問題。
為此,通知明確要求,“嚴格禁止任何企業和個人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直接或間接進入股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貸款給企業和個人買賣股票。若發現挪用貸款買賣股票行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采取及時、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貸款。”對于違規的企業或個人,其違規記錄將被載入征信管理系統。
此外,對于某些個人利用消費信貸靈活、簡便的特點,變相使用消費貸款炒股的現象,銀監會給予了特別關注。
據知情人士透露,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借款人動因、貸款用途、還款來源等情況的審核,對不能提供合理貸款用途和還款來源等情況的審核,對不能提供合理貸款用途和還款來源的客戶不得發放個人消費貸款。要加強對大額個人消費貸款的資金跟蹤檢查,確保貸款資金按照合同約定使用。要對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建立有效的后評價制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并加以改進。”目的就是加強個人消費信貸管理,防止消費貸款變相流入股市。
對于企業信貸,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加強對借款人賬戶的監控,防止企業通過轉賬混用自有資金和信貸資金。特別是對于既有信貸資金又參與股票買賣的企業,要實施重點監測,尤其要加強貸后檢查,嚴防信貸資金被挪用入市。
知情人士透露,除嚴控銀行貸款流向股市外,通知還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對證券公司融資的風險管理,提高風險預警能力,加大資產保全力度,有效建立銀行與證券市場之間的“防火墻”,嚴格防范跨市場、跨行業風險轉移。并明確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嚴禁向證券公司和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發放以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為擔保的貸款。”
據了解,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入排查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對已經出現的各類風險,要加大清收力度,采取有效法律手段,依法維護銀行債權和利益,最大限度減少風險和損失。
記者了解到,通知發出后,中信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已印發了行內文件,要求各分行、支行等相關部門嚴格貸款審批,嚴控貸款資金流向,謹防貸款資金用于炒股等投機用途。
但真正能夠做到完全有效的監控銀行資金流向,也并非一件易事。“貸款資金的流向不可能全都在貸款行的掌控之中。”一位國有商業銀行負責風險管理的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表示,“盡管各家銀行都有自己較為完備的貸后管理體系,專門監控企業或者個人貸款后的資金使用情況,但是總體來看,薄弱環節還比較多。特別是由于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原因,個人貸款貸后管理薄弱一直是一個問題。”
有業內專家指出,嚴控貸款資金入市的手段除了銀行自己加強信貸資金流向監控之外,最有效的手段其實應該是加快擴容大盤。該位專家認為,造成貸款資金流入股市的根本原因還是人民幣流動性過剩。資金多而資產少,就必然造成大量的資金去追逐稀少的資產。
而目前市場上的部分投資者嚴重缺乏基本常識和風險意識,使股市中潛藏的風險更加膨脹。由此也成為監管層的一塊“心病”。
近日,銀監會和證監會的高層均一再警示股市過熱的風險,并強調說“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亟待加強”。一位證券分析師也提示說,“廣大投資者應該看到,收益與風險永遠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尤其是股票市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參與其中。”(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