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對于我國2萬億元的社保基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意義深遠的年份。
這一年里,“社保案”接連曝光。事關廣大百姓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社保基金,引起了廣泛關注。從令人震驚的案件,到讓人揪心的內幕,再到“高壓線”的架設,人們看到,社保基金在制度建設中逐步轉危為安。
驚心
70多億元巨資遭染指
2006年,一系列違法違規案件浮出水面。對巨額“養命錢”的安全之憂,隨之涌上了老百姓的心頭。
今年夏天,上海市社保局原局長祝均一被查出非法動用巨額社保資金進行違規投資,并收受賄賂。此后一段時間,外界看到上海幾名大型企業高管和有關人員因涉案相繼落馬,反腐敗的漣漪蕩開。
“上海社保基金案”的驚人之處,一是金額大,已公開披露的牽涉“福禧投資”案的資金就超過30億元;二是違規操作手段多樣,其投資方向在資本實業甚至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高風險領域幾乎“無孔不入”。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社保基金收支和結余總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并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加。如何管好、用好這筆百姓的“養命錢”,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海曝出社保基金案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市人大代表說:“令人震驚的是,一些地方卻連‘看好’、‘守好’都沒能做到。”
8月中旬,全國勞動保障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座談會通報了上半年5起社保基金違法違紀案件,涉案總額達數千萬元。
11月23日,國家審計署發布公告,在對除上海、西藏之外的29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的審計中發現,近年來,合計約71.35億元“養命錢”被違法違規動用。
揪心
“左手管右手”怎能阻“黑手”?
社保基金為何成了“大案高發區”?
社保基金有兩大特點:一是數額大,年年積累下來的資金總量甚巨;二是社保資金的積累和支付不同步,時間跨度往往長達幾十年,這使得挪用等違規行為更具隱蔽性。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中國勞動學會理事鐘仁耀形容說:“這是一塊讓‘黑手’垂涎的‘唐僧肉’。”
情況表明,社保基金之所以成了撬動一些企業和個人貪欲的杠桿,其支點在于失去了監督的“管家”權力。
以上海為例,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企業年金管理中心這些履行社保基金管理職能的部門,由于直屬于上海市社保局,使得社保局多年來集政策制定、費用收繳、投資運作、監督查處等權力于一身,既當“運動員”即基金營運,又當“裁判員”即行政監督。在財務管理方面,由于只設收入戶,沒有支出戶及財政專戶,其收入、提取、支付全由地方社保部門說了算,不透明運作導致個別管理者將社保基金當成了“自留地”。
這種錢、賬、權一把抓,“左手管右手”的管理架構,一方面使得社保部門負責人“一人獨大”;另一方面,作為地方政府的行政部門負責人,這種大權還可能被個別上級領導“相中”,有關部門則成為長官意志操控下的前臺“木偶”。
11月23日,國家審計署第6號審計結果公告指出,“寧夏3000多萬元社保基金被輕易轉到了個人賬戶上,建行貴州省分行與工行貴州省分行少申報繳費基數、截留了6000多萬元社保基金,并且征得了貴州省社保局的同意。這些明顯違規的行為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社保基金監管制度的缺乏。”
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行政管理機關和基金管理機關合一,而行政管理機關擁有對社保基金的收繳、保管和發放全權處理的權力,他們只要對上級領導負責,而不必向廣大受益人報告,也不受他們約束,這正是腐敗分子濫用權力、貪污挪用“養命錢”能夠得手的體制上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