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會保險基金)出借和對外投資都是政府行為,政府系統有關部門很難監督,”一位熟悉養老保險金管理的地方社保人士說。
剛剛給上門來查賬的審計組沏完茶,負責接待的李斌就從后門逃走了。
這是9月9日,當審計署與寧夏自治區審計局的審計組走遍了石嘴山市各區被審計單位,正準備撤離時,忽然有人提醒說,市醫保中心還沒有查呢。審計組大隊人馬于是開進醫保中心,按程序開始查驗賬本。此時,市醫保中心主任徐福新正在西安開會,負責接待的財務科長李斌借口“有點事出去一會”,就失蹤不見了。
審計人員感覺其中有鬼,很快,他們就發現3190萬元的醫保資金去向不明,另有數千萬承兌匯票被轉移取走。
后查明,石嘴山市醫保中心主任和財務科長采取截留銀行承兌匯票的手法,將這3000多萬的醫療保險費轉移到他們的親戚、朋友名下。
“這是石嘴山市建國以來涉及金額最大的一宗貪瀆案件。”一位司法機關的領導說。
這也是國家審計署8月至9月對全國地方三項社會保險基金進行審計中查出的幾起大案之一。
1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國家審計署的這次審計情況的匯報。這份于11月24日公布的審計結果顯示,審計發現的各地社保違規問題金額達71.35億元,部分資金無法追回。其中石嘴山市醫保中心大案赫然在目。
國務院領導指出,社會保險基金是“高壓線”,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認真整改,侵占挪用的資金要限期歸還,損失的資金要采取措施補足,違法違紀問題要一查到底,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亂投資多是歷史遺留問題
挪用社保資金違規投資一直以來是最受社會關注的問題,在公布的審計結果公告中可以看出,社保資金亂投資問題多發生在1999年以前。
東北某城市在1997年之前,社保資金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而一直是托管在一家國有壽險公司。“結果呢,這家壽險公司拿這個社保資金委托當地一家證券公司購買了約2000萬元的國債。”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說,不久,這家證券公司因經營不善倒閉,那2000萬國債也因為證券公司的挪用而全部損失,2000萬國債本息合計達到3000多萬元,都有去無回。
而且,這家壽險公司還利用社保資金先后向18家企業發放了800多萬元的借款,截至目前這18家企業均已破產或在轉制,借款也打了水漂。
“1997年社保中心獨立出來以后,我們先后幾次找壽險公司追討這筆款項,但都沒討回來。”該市社保中心的一位人士介紹說。
“那時候是1990年代,國家社保體制剛剛建立,社保資金處于性質不清、產權不明的時期。”一位從事養老保險資金管理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因此對壽險公司的投資損失社保資金行為,甚至難以從法律上加以追究。
像東北某市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并非獨家,國家審計署查處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僅僅是社保基金違規對外投資,還包括有些社保機構動用三項保險基金購建辦公樓。
據記者了解,東北另一個城市在1993年成立社保中心之前,社保資金一直由市勞動保險公司管理,勞動保險公司先后從社保資金中挪用了約3000萬元用來建勞動局培訓大樓。大樓既無法變現,也無法歸還基金。直到后來勞動保險公司合并到社保基金管理中心,這筆錢也一直沒有收回。
對于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國家審計署建議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對所有侵占保險基金的問題認真進行清理,采取措施積極清收。如果確實已經造成損失,無法清收的,由同級政府予以償還,確保基金安全完整。
換言之,因“歷史遺留問題”而無法收回的社保資金,地方政府要“埋單”、“填坑”,保證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社保金“輸血”國企改革
而2000年以后,地方社保金的違規挪用相當多地體現在為地方國企改革墊付成本。審計署在11月24日公布的審計公告中披露,一些企業因改制等原因,資金周轉困難,地方政府出于穩定的考慮,向這些企業出借了保險資金。
審計署的調查中提到一個個案,1994年至1995年間,某市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差額繳撥方式,因為該市有11戶國有企業無力負擔退休人員養老金差額部分,社保中心就借給這些企業幾十萬元的養老保險資金,用來墊付離退休職工退休金,至今未收回。
這幾十萬只是眾多“打水漂”社保金中的一筆。據調查,該市社保部門先后用于國有企業破產下崗職工安置和借給經營困難的國有企業“盤活資金”的社保基金達1000萬元左右,現在還有300多萬元沒有收回。
“很多(社會保險基金)出借和對外投資都是政府行為,政府系統有關部門很難監督,”一位熟悉養老保險金管理的地方社保人士說,“而且借款的企業后來因為破產、并軌以及效益不好等原因無力歸還,地方政府也沒有主動拿財政資金來歸還。”
審計署11月24日公布的調查顯示,2000年以來發生的違規問題金額為47.88億元。其中除了借給企業外,擴大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用于彌補“補充醫保基金”、將本應在地方財政預算中安排的支出在保險基金中列支,也是常見的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審計署要求地方對以前年度社保基金用于出借、委托貸款和投資等問題進行認真清理,采取措施收回違規占用的資金,使久拖的問題盡快得以解決。
多頭開戶是最大問題
在審計署此次公布的審計結果公告中,2000年以后的問題金額有47.88億元,其中未專戶管理問題涉及的金額就有23.37億元。
“現在很多地方金融機構都把社保基金當作拉存款的主要對象。”上述熟悉地方社保金運作的人士介紹說,“而有的地方的社保中心也將社保金多頭存放,并沒有存到財政專戶里面。”比如南方某市的社保中心竟然在全市7家銀行開設了20多個養老保險基金賬戶。隨后,該市失業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和醫療保險管理基金中心也紛紛效仿,先后在該市各自選擇了6家銀行,分別開設了10多個賬戶。
還有,南方某省鄉村金融機構由于經營困難而向地方政府求救,地方政府隨后便讓當地社保基金在該省農村信用社開戶。
“這是社保資金存在巨大的敞口風險,為轉移挪用社保資金開了方便之門。”一位法律界專家認為,應當按照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規定,逐步對多頭開戶進行清理,將在多家國有商業銀行開設的多個財政專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戶和支出戶歸并成只在同一家國有商業銀行開設的一個財政專戶、收入戶和支出戶。
破解欠繳難題
這次審計還發現了社保基金欠繳問題嚴重。
欠繳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破產倒閉后,留下大量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納不起,另外是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無力負擔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
據記者調查,南方某市截至2005年底,參保企業累計欠繳養老保險金達3億多元,相當于該市本級2年應征企業養老保險金的總和。在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500多家單位中,共有308家存在欠繳養老保險金現象,其中欠繳百萬元以上的企業71家,累計欠繳養老保險金2.7億元。
“這個城市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地方財政困難,而且經濟發展水平和職工工資水平和全省平均數相差很大。”熟知該市情況的一位地方社保人士介紹說,該市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一般在600元左右,但該省出臺文件規定,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統一為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即1300元,超過了該市參保職工工資和收入水平支付承受能力,造成此類人員不愿參保。
為此,有專家建議,針對經濟不發達地區財政困難等情況,中央應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并適當安排專項補助資金,解決企業改制、個人賬戶空賬等歷史遺留問題。另外,地方政府也要調整社保繳納工作中不適應實際情況的繳納標準,制定出合理的標準來。
審計署在公告中也說明,總體看,目前征繳面還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水平,絕大多數地區的社會保險仍然是市縣統籌,使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困難。為此,應按照各項社會保險的功能,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擴大征繳面,提高統籌層次。
據了解,天津市一年半以來通過稽核監督檢查將1.14萬人納入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從2005年至今,天津市社保審計稽核部門對全市2000余家用人單位實施社會保險征繳稽核檢查,追繳補繳4.64億元少、漏報的社會保險費,使60余萬名參保職工受益。(本報記者張立偉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