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出口貿易額的快速增長,遭遇的反傾銷數量大幅增加。據WTO統計,中國已經連續11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受文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時表示,希望更多的國內產業在遇到國外產品不公平競爭的時候,要有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的意識和能力。
王受文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5年來,信守在加入時做出的承諾,國內市場更加開放。目前中國工業品平均關稅已降到9%,農產品平均關稅降到15.2%,而目前世界農產品關稅的平均水平是62%。
而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對關稅做出如此大的削減,國內產業承受的壓力是很大的。特別是很多產業還處于調整提高階段,在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下,要防范大量進口產品的沖擊,運用貿易救濟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王受文以農業為例表示,中國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經營分散、國內支持有限;再比如,高科技產業大多處于幼稚期,容易受到國外產品不公平貿易的競爭。近年來,中國化工、鋼鐵等產業在這方面的感受更深。
王受文介紹,截至今年8月底,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應國內產業申請,經過依法審查,共對4種進口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分別是馬鈴薯淀粉、電解電容器紙、磺胺甲噁唑和雙酚A。這4種產品分屬農產品加工、輕工業、醫藥和化工行業。他特別提到馬鈴薯淀粉案,馬鈴薯粉不僅用于食品領域,還用在醫藥、石油化工、造紙、飼料等很多領域。該案是中國發起的首例農產品反傾銷調查,直接關系到內蒙古、青海、甘肅等邊遠地區眾多農民的利益。
他表示,今年的反傾銷立案突破了以往國內產業圍繞化工產品轉圈的情況,說明中國的企業家認識到,雖然企業在國內生產經營,但它不是在與國際市場割裂的環境中發展,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市場開放的條件下,企業還要注意國際貿易因素對市場的影響,特別是不公平貿易因素,貿易救濟規則在維護進口貿易的公平環境、維護國內產業合法權益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王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