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民工孩子何孟霞轉到永泰小學讀書前已換過3所學校。永泰小學是她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
今年7月12日,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發出通知,要求區內37所未經批準辦學的私立民工子弟學校停辦,并計劃將這37所學校共15000名學生分流到周邊的公立小學讀書。何孟霞正是這15000名學生中的一員。
何孟霞說:“我很喜歡現在的學校,教室和桌椅都是新的,不像原來的學校那么擠,我也喜歡這兒的老師,他們的課講得好。”
由于先前公立小學對外來學生上學的限制以及借讀費等種種原因,私立民工子弟學校1996年后大量出現在北京。這些學校大多由外地來京的教師組辦,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設施很簡陋。
海淀區教育新聞傳播中心副主任欒心立說,這些私立民工子弟學校的開設都未經批準,也沒有達到辦學要求,大多存在安全隱患和衛生問題。
她說,關閉未經批準的私立學校,讓民工子弟到公立學校上學,是為了更好的保證他們的安全和教學質量。
9月1日生效的新義務教育法第16條規定,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適應教育教學需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確保學生和教職工安全。
海淀區政府為了此次民工子弟學生分流撥款1300萬元人民幣,集中用于公立小學擴建和翻新。
永泰小學是海淀區最大的公立小學之一,原先有2個校區。今年為了招收民工子弟學生,永泰小學專門開辟了一處新的校區。
永泰小學開學共新招收111名民工子弟學生,為此,學校派了最好的老師到新校區上課。
除了永泰小學,海淀區還有2所小學也為民工子弟學生開辟了新校區。其他的學校則是讓民工子弟和其他學生在同班上課。
巨山小學和北塢小學是海淀區最早開始接收民工子弟的公立學校。今年巨山小學招收的學生中90%以上是民工子弟。
王家平在北京從事廢舊金屬回收工作,他的2個孩子都在北塢小學念書。他說他的孩子在北塢小學都感到很習慣很自在,這讓他有點吃驚。
王家平說:“我起初還擔心孩子在公立學校會遭到歧視呢,但孩子卻說城里的孩子很好相處。”
然而,海淀區15000名民工子弟學生中只有4000人到公立學校報名就讀。大約1000名民工子弟學生選擇了回老家念書,剩下的10000人則選擇繼續留在本應被關閉的私立民工子弟小學。
一位海淀區教委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他并不確定以上數字是否屬實,因為“民工人口的流動性較大,無法確切統計。”
海淀區教委決定關閉區內37所未經批準的私立學校,其中只有9所學校依照教委的決定在新學期開始前自行關閉,而余下的28所學校照常開了學。
紅星子弟學校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所。9月1號前有1600多名學生在紅星子弟學校注了冊,比上學期多出200多名。紅星子弟學校校長謝振清說這200多名學生是從被關閉的9所學校里分流出來的。她說:“學生都不愿意去公立學校,主要是因為公立學校的學費太高。”
一名小學生在紅星子弟學校每學期費用約為450元。
王家平說,他一個孩子一學期在在北塢小學念書的費用就接近了600元,其中包括200元借讀費。
欒心立說,依照北京市教委的規定,所有的公立學校只允許收取40元的學費,但其中不包括每學期的書本費。她同時強調公立學校收費要比私立學校低,但并未給出確切數額。
據王家平講,兩個孩子的教育費用占了他每月收入的60%。他準備等小孩念完小學就送他們回老家念書,理由是“北京學校收費太高。”
王家平的月收入是2000元,而民工在北京的每月平均收入不到1000元。
除了學費,公立學校還要求民工子弟在入學時必須出示暫住證、務工證明、居住證明、出生證明和戶口簿等五證。
紅星子弟學校校長謝振清說,民工在送孩子上公立小學時必需備齊五證,否則需要交借讀費。
然而永泰小學校長趙玉玲說,在五證沒有辦齊之前,學生也可以暫時在公立學校就讀,而且不需要交借讀費。她說永泰小學新學期招收的111名民工子弟中只有62名學生辦齊了五證。
欒心立說:“民工子弟學生分流工作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這項工作很艱巨,但是我們會盡最大努力。”
何孟霞說:“如果在這里上學太貴,我就回老家,畢竟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換學校了。”(王聰田野于文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