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農業國際合作工作會議召開,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強調,今后要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加快實施農業“引進來、走出去”戰略,要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擴大外資利用規模,加大關鍵技術引進力度,并繼續發揮多雙邊及區域合作作用。
對此,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就我國農業利用外資規模、狀況以及引進外資程序,專訪了農業部對外經濟中心主任、中國-歐洲聯盟農業技術中心主任韓高舉。
《第一財經日報》:請簡要介紹一下當前我國農業對外貿易的狀況。
韓高舉: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速放緩,逆差規模擴大。今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達21.5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規模。預計下半年農產品出口增速將會繼續放緩,出口形勢嚴峻。
《第一財經日報》:為了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國家鼓勵大量利用外資。2003年與2000年相比,全國農業外商直接投資額也增長了48.1%。我國當前農業利用外資還存在哪些問題?
韓高舉:目前我國農業利用外資項目規模偏小,利用外資總量不足。中國農業利用外資的比例僅為全國利用外資總量的3%,外商直接投資項目規模小,外方合作伙伴多是中小企業,跨國公司投資農業的比重仍然較低。
農業領域中的外商投資項目大都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占90%,中、西部地區僅占5%和4%;從項目類型看主要是農產品的加工項目,其次是養殖項目及其關聯項目,種植業項目偏少。從實際需求來看,中西部地區對外資需求更迫切,但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今后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是: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農產品出口創匯項目、鄉鎮企業的重組改造項目。
我國外資利用,不僅要用于生產上,更多體現在通過技術或者是技術投入,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當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
《第一財經日報》:地方如果想在農業上獲得更多外資,一般流程是怎樣的?
韓高舉:我國農業外資渠道大體分三類:一是國際多邊機構提供的貸款或贈款;二是雙邊政府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三是以合資、合作、獨資企業為主要形式所吸收的資金。其中前兩類官方資本是農業利用外資的重要來源。
我們一般所說的農業外資利用,主要指的是由中國政府直接利用國際金融組織投資,這是帶有半官方性質的投資?,F在我國要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業,國際金融組織對此是很配合的,他們一般會根據中國政府工作重點來提供資金支援。
獲得農業外資,一般程序是地方先報到國家財政立項,然后走辦理程序。這需要有一個滾動計劃。
地方上的外資需求,如果能夠列入國家滾動計劃,國家就將這些計劃報到國際金融組織進行談判,如世界銀行,假如這些計劃恰好符合對方興趣,就可以進入項目程序。 (記者:季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