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境最好位居榜首北京明顯改善排名第十
中國各城市間的金融生態為何會有差異?如何“對癥下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推出《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為各主要城市金融生態“把脈”——
央行上??偛?/strong>
“這是上海優良的金融生態所產生的正效應”。上海銀監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滬外資銀行未來3年的發展規劃表明,外資銀行普遍看好中國市場。截至2006年3月末,上海外資銀行資產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占全國外資銀行資產總額的55%。以此可見,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劣關系到金融業的發展。
50個城市排定座次
針對我國近年來頻繁暴露出的金融問題,人們憂慮之余也在尋找解決方法。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形象地把“金融生態”比作水族館的自然生態。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課題小組,對各大主要城市的金融生態環境做了細致的調查研究。經過一年的努力,長達42萬字的《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重量級“榜單”——50個城市的金融生態綜合指數排名也塵埃落定,上海位居榜首,北京排名第十,天津、重慶排名靠后。
總體而言,東部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較好,中西部城市較差。之所以這樣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市場化不高,地方政府職能冗雜,對經濟干預多,法制建設也相對落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曾多次強調:金融生態環境不好,是一個體制和機制的現象。
目前,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總體情況不錯,但也有不足,與浙江等地區相比,政府對經濟和金融的主導性較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門的獨立性和企業的自主創新性。
京津渝各有優勢劣勢
在四個直轄市中,重慶的金融生態環境質量不容樂觀,作為新設立的直轄市,它更多表現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特征。雖然目前的情形不太樂觀,但是重慶的崛起將是一種規律。經濟學家尹中立提出,當沿海一帶的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中部地區的吸引力就會增加,越來越多的資本會向中部集中,中部自然就崛起了,另外,要吸引資本還應該從制度建設入手,為資本轉移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解決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在北京的金融生態建設中十分重要”,李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表示。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在金融生態環境方面有著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誠信文化基礎。但與上海相比,經濟、金融的市場化程度略低,政府對經濟、金融活動的主導力較強,企業競爭力的軟因素(企業治理、文化、誠信)不強。李揚還說,北京的政府公共服務實際上偏重于為央企服務,而這對于北京金融生態環境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與北京毗鄰的天津,近年來,金融外部環境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在轉變政府職能、法治環境改善和社會誠信文化建設等方面有些不足。
每年推出新評價報告
去年,首次對影響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造成金融業不良資產和招致很大金融風險的非金融因素進行了梳理。各地政府和理論界開始普遍關注金融生態,有很多地方采取了切實措施。地方政府從不重視金融到重視金融,從重視到主動去創造適合金融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南京市長專門咨詢了相關專家,他們針對南京經濟基礎比較薄弱這個突出問題提出要改善經濟結構,在產業的多元化方面做點努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李揚指出,在給城市“把脈”之后,更重要的是根據研究的結果,提出相應的措施。這其中最關鍵的一劑藥同時也是各大城市需要服用的藥便是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根據央行的一項調查,在轉軌時期,由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所引致的不良貸款占到了70%-80%。一個地區的市場化水平,關鍵就是看政府有沒有退出對企業的直接干預,退出以后,政府在工作范圍和方式上所發生的變化。
據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會繼續跟蹤研究各地方的金融生態環境及其變化,每一年都會推出新的中國城市生態環境評價報告,直到“金融生態”這個概念在中國被消滅掉。另外,還會推出一份報告來評述全球的金融生態環境。(記者 吳媛 攝影/俞慕佳)
鏈接:所謂金融生態就是指金融發展成長中所需要依賴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和制度環境,甚至包括歷史文化環境等。這個詞形象的表述我國金融風險復雜的形成機制。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概念在國外是沒有的,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