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十四屆“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屆“中國水周”開始的第一天。水利部部長汪恕誠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十一五”期間,中國將采取五大措施破解水資源匱乏問題:
——適應水資源承載能力,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進
行制度建設,要通過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十一五”期間,要努力實現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基本實現全國灌溉用水總量的零增長。
——充分考慮洪水風險,努力實現人與洪水和諧相處。“十一五”期間,要努力實現確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點中型城市及重要設施的防洪安全,把解決洪澇災害問題與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利用洪水資源。
——根據水環境承載力,加強水功能區管理,保護好水資源?!笆晃濉逼陂g,中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要提高到6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依法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積極探索排污權的有效管理和有償交換,運用經濟手段防治污染。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保護好飲用水水源。提高應對各種突發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切實加強農村水利。“十一五”期間,解決1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使農村存在飲水安全的人口減少三分之一。要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5億畝,凈增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要繼續搞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恢復水庫功能,消除安全隱患。
——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維護河流健康。高度重視水利水電工程帶來的生態影響問題,完善水利工程生態與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落實項目建設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水是自然資源,又是經濟資源,更是戰略資源。汪恕誠強調,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等問題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更是未來20年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記者姚潤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