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廣西今年春季又將遭遇不同程度春旱;廣東湛江正經歷百年一遇的干旱,200多萬畝農作物受影響,逾51萬人飲水困難;北京今后兩年供水告急,主要水源之一的密云水庫只能提供一年的城市用水。面對干旱,各地政府都在緊急部署利用人工增雨手段緩解旱情。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增雨已經成為人類向天空這個天然大水庫索要水源,以緩解旱情、解決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國務院剛剛公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人工增雨技術被確定為優先主題。
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近日介紹,“十一五”時期,我國將加快建設空中云水資源化工程。建設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系統工程,實施規模化人工增雨作業,加強針對國家大型水電站的氣象保障,實現年均增雨500億立方米左右,實現重點區域、流域和經濟發展關鍵區空中云水的資源化利用。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局長韋力行介紹,廣西是干旱頻繁發生的省區,已連續發生3年持續干旱。2005年,除3月和6月雨量偏多外,其他月份降雨均比往年同期偏少,其中7月到10月底,全自治區的平均降雨量為1951年以來最少的一年,出現了降雨持續偏少的極端氣候事件,造成了大范圍的嚴重干旱。廣西當前旱情依然嚴峻,2006年1月下旬廣西水庫有效蓄水量為28億立方米,占有效庫容的28.2%,而按正常需求水庫有效蓄水量應最少達到40億立方米。
韋力行說,實施人工增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不但可以有效緩解旱情,而且對森林防火、改善生態環境等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廣西已經把人工增雨作為一項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來抓。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了解到,今年1月1日到2月7日,廣西已在7個縣實施了地面人工增雨作業10次。據悉,廣西2006年春季飛機人工增雨從2月開始,將持續到5月底結束,全自治區地面火箭、高炮增雨防雹作業根據需要常年開展。(記者 覃廣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