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和番禺是與廣州接壤的兩個縣級市,不久前劃歸了廣州,使作為中心城市的廣州,地域面積達到7400平方公里,超過了上海,人口達到1000萬,接近北京。
去年底,原縣級市南海、順德、三水、高明撤市設區并入佛山,1市5區的廣東第三大中心城市--大佛山橫空出世;潮陽、澄海和惠陽撤市改區也相繼啟動,“大汕頭”、“大惠州”呼之欲出。
隨著這些中心城市的擴容,許多個中心城市也即將開始這樣的大“整合”。廣東將迎來新一輪城市擴容浪潮。記者在廣東各地采訪,不少地區負責人都表示,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提高城鎮化水平,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這種城市的擴容,就是為了更好地帶動周邊城鎮發展,擴容浪潮其實就是城鎮化浪潮。
廣州市市委書記林樹森說,合作是市場經濟規律,城市擴容能夠在更大空間范圍規劃城市布局,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營造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區域中心,推進全省城市化進程。
據了解,廣州近年來對珠三角地區經濟拉動的作用持續增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占珠三角地區的比重達到31.4%。而珠三角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經濟拉動也日益明顯。去年珠三角國內生產總值、稅收和地方一般性財政收入占全省的比例超過了80%。
今年,隨著以佛山建設廣東第三大城市為起點,新一輪城市開發熱潮將進一步從狹義的珠三角向全省擴散,最大程度、更大范圍地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加快城市化進程。“計劃經濟時代,劃一塊地建一個城市,畫地為牢、各自為政的時代將會結束,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山大學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陳廣漢說。
陳教授認為,長期計劃經濟不僅造成了在城市建設和發展方面很多浪費,而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必須“整合”。“隨著市場體系的完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信息業的發展,各占一方的舊行政區劃已經愈來愈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樊籬。”
他指出,越是經濟全球化,越是要區域經濟一體化,擴容城市,就是重新整合城市資源,使其產業布局、資源、能源、交通、港口和戰略部署進行重新整合和提升,根據其基礎設施,進行大體的工業分工,形成相對集中、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使這個區域的經濟突飛猛進。
另外,在中國城市中,除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外,許多城市特別是地級市城區普遍面積不大,其下轄區面積更是有限。但就是“小小麻雀”,同樣也是“五臟俱全”,造成了另一種社會資源浪費:吃“財政”人多,納稅人的負擔不可避免加重;過多的行政機構設置,也降低了行政效率。這使得許多地級市迫切需要通過調整擴大市區面積,整合體制資源和管理資源,從而降低城市運作成本,增強城市的競爭力。
佛山市委書記黃龍云表示,城市的擴容將有力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據悉,目前大佛山從市管市到撤市設區,正強力整合資源,全力打造廣東第三大城市,造就“佛山核心”--投資60億元建設大佛山城市道路網,確保從佛山到各區30分鐘內到達;未來10年投資100億元用于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分別出臺佛山市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
惠陽撤市設區后,惠陽市區與大亞灣形成一體,惠州市的版圖急劇擴大,廣東一個新的大港口、大物流、大工業的海濱城市將在惠州崛起。
“城市的發展迫切需要突破空間的制約,行政區劃的合理與否,直接對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行政區劃必須適應經濟的發展”,陳廣漢教授說。
他認為,惠州的擴容就是適應經濟發展的典型。中海殼牌石化項目落戶大亞灣后,迫切需要惠陽市、惠州市作為其依托城市,而惠州、惠陽、大亞灣之間的行政分割制約其發展。擴容后的惠州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后在規劃建設和資源調配方面就更具系統性。(劉茜)
新華網 2003年4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