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經開始并繼續朝著有利于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方向調整。這是記者從8日在杭州召開的全國農村經濟計劃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江說,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從國際經驗分析,工農業發展關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工業化初期的以農補工階段,工業化中期的工農業平等發展階段,工業化后期的工業反哺農業階段。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0美元-1000美元、農業在GDP中的份額下降到20%以下、農業勞動力的份額下降到40%以下時,經濟發展即由工業化初期階段向中期階段過渡。200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900美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4.5%,農業勞動者占就業人口的比重已降到50%以下。這表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開始打破,步入工業、農業平等發展的新階段。
統計顯示,“九五”以來,我國財政支農資金開始明顯增加,國家啟動了農村稅費改革,加大了對農林水力尤其是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1998年-2001年,國家累計安排農口國債資金1897億元,占同期國債投資總規模的28.7%,加上中央預算內農業基本投資,五年共安排中央預算內基本農業建設投資2547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總量最多的時期。從今年開始,中央又明確要求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支出的主要部分用于農村。(潘海平)
新華網 2003年4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