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七周收縮流動性
24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招標發行110億元1年期央票,并同時進行400億元的28天正回購操作,總計資金回籠510億元。1年期央票發行價仍為98.27元,中標收益率連續持平于1.7605%;28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亦繼續持穩在1.18%。
事實上,基于對通脹預期的管理及對市場流動性的控制,央行已開始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收縮貨幣。上周,央行實現資金凈回籠930億元,這是央行連續第六周實現凈回籠。在六周的時間里,總計回籠資金6630億元。預計本周有望實現連續第七周公開市場凈回籠。
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近期連續的凈回籠操作,一方面包含被動對沖外匯占款因素,同時也顯示了央行操作基調的適度微調,以控制年內新增貸款在10萬億元以內。未來這種貨幣凈回籠局面或將成為常態。
中金公司預計,由于近期基礎貨幣將明顯上升,這種局面下央行將被迫“適度微調”,通過央票來回收流動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政策發生大的轉向和緊縮。報告稱,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匯占款和財政存款。一方面貿易順差明顯反彈,以及熱錢流入,將推高外匯占款增長;另一方面,財政存款將大幅減少,導致基礎貨幣投放劇增。
民族證券的研究報告表示,在繼續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基調下,央行在公開市場連續凈回籠,透視出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的明確意圖。再聯系到10月份,人民幣貸款僅新增了2530億元,是2009年單月最低值,較9月份環比減少了2640億元,預計11月份、12月份的信貸增長可能繼續趨緩,相對于前三個季度充裕的流動性,顯然四季度的流動性并不寬裕。
不排除明年二季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2010年必然面臨擴張型政策退出這樣一個主題和政策任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三季度的動態微調,是2010年政策退出的一次預演,其中表現出來的政策操作特點、優勢和不足,很可能在2010年還會出現。未來退出的時間、方式、節奏、力度將成為影響2010年市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主線。
“如果外部的流動性增長更迅猛,央行可能重啟準備金率工具。這個時候,準備金率已經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沖工具,而不僅僅是緊縮工具?!卑褪锼烧J為,匯率政策和利率的調整,可能比較謹慎。對利率調整的擔心在于,如果較美國先加息,很可能導致熱錢流入。匯率政策的顧慮在于,“雙向波動,小幅升值”可能助長升值預期。
此前,前央行副行長、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稱,目前經濟已經企穩,明年應該給央行選擇工具的主動權和自主權,屆時有動用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但是貨幣政策工具的變化并不代表政策的變化。明年要控制貨幣、放活金融、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從時間窗口的選擇上,可能要等到實體面很清晰后才有可能進行。例如總體經濟增長達到9%以上,物價由負轉正,就業狀況明顯改善時才有可能進行。在政策工具的選擇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高度關注,其政策信號非常重要。”巴曙松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10年中期之前不太可能出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人民幣升值等緊縮政策。但是,如果國際收支順差導致流動性過剩出現的時間早于預期,不排除2010年二季度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事實上,由于通脹壓力很可能得到緩和,2010年貨幣政策的重點可能是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進行流動性管理?!蹦Ω康だ麃喼奘紫洕鷮W家王慶認為。
明年二季度后或小幅加息一次
“從此次危機中我們觀察到,低利率特別是存款利率過低或者將近零利率有時就會減少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進行服務的壓力?!敝苄〈ㄈ涨白隽吮硎?。雖然當日周小川避談明年是否加息,但市場普遍把周的這一言論作為政策轉向的暗示。
同時,在低利率的大背景下,當前的通脹預期卻明顯上漲。考慮到上一輪的通脹預期在短時間內就轉化成為較大的現實通脹,央行對于目前的通脹預期也不敢掉以輕心。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稱,“下一階段,要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價格變化,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同時表示,“要注意管理好通脹預期”。
不少研究機構預期,11月份CPI將由負轉正,明年將出現溫和通脹。中金公司的報告預計,11月份開始CPI同比將由負轉正,明年達到3.5%。由于翹尾因素對CPI的抑制作用將很快轉化為推動,并在明年6至7月達到頂峰,CPI將在明年一季度明顯上升,年中達到頂點。
交行金研中心判斷,鑒于資產價格可能上漲過快、物價水平上升壓力較大,同時境外資金可能加速流入,產能過剩進一步突顯,預計貨幣政策將會從適度寬松逐步走向穩健或中性。準備金率將視存貸款狀況、特別是外匯占款情況小幅調高。利率調整將較為謹慎,明年一季度保持穩定,二季度后有小幅提高一次、27個基點的可能。
□專家觀點
擴大就業應成基本取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專家分析稱,真正擴大內需,還是要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工夫。擴大就業應該成為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把保增長作為最重要的大事來抓。一年下來,成績是顯著的:“保八”已經勝利在望,各種促進發展的手段作用明顯。在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之下,不少人關心:各種“救市”的措施是否需要調整甚至“收回”?新的政策取向將會如何?
從國際國內的經濟大勢看,未來中國以保增長為主要目標的經濟政策要延續,同時又要根據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對經濟政策作適度調整。
不可否認,“是藥三分毒”,中國救市的重拳出擊,必然會有一些副作用和消極結果。比如,政府投入大部分向“鐵公基”集中,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有限,對競爭性領域有一定的“擠出”效應;信貸增長過猛,適度寬松變成了“極度”寬松,形成通脹預期;地方經濟過分依賴房地產業“保增長”,導致泡沫嚴重,等等。今后政策應致力于消除或緩解這些副作用和消極結果,以求獲得一個更可持續、更有助于民生改善、更有助于結構優化、更有利于發展方式轉型的增長。概括起來,就是,在保證一定“量”的基礎上,追求經濟發展“質”的提升。
展望未來,調結構、促轉型將被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從中國經濟運行的現實看,結構問題十分突出,增長方式轉型愈加迫切。這次金融危機后,有些深層次的結構問題非但沒有緩解,反而由于大力保增長而進一步深化。比較突出的是產能過剩問題,以及能耗高、資源消耗大、對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畸形發展問題。新的政策導向,顯然會更注重在產業選擇上的優勝劣汰。同時,政策將大力鼓勵積極開發新產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適當保外需、大力促內需應該是政策的著力點。由于國際市場前景尚不十分明朗,外需近期很難有重大突破,一方面,我們要盡最大努力為企業保住和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擴大內需、促進國內消費上。要鼓勵企業開發更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產品,要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國內市場環境。
而真正擴大內需,還是要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工夫。我們期望,資金不能僅僅青睞“鐵公基”,更要支持創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更多的產業領域要打破壟斷,降低準入門檻;更多的投入要直接面向民生,特別是投向社會保障、醫療和教育,讓人們花錢再無后顧之憂。而重中之重是擴大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之本,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之本。擴大就業應該成為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
(綜合《經濟參考報》等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