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會與創業板,這兩個“姻親”兄弟,又將在兩天之后聚首。
組委會早已發布的消息之一是,在高交會開幕后的第三天,將舉行一場重要的論壇,即跨國投融資論壇,其重要主題就是新興資本市場建設,一直備受關注的創業板問題無疑不可回避。
事實上,1999年首屆高交會之后,可能推出創業板的消息就甚囂塵上,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兩者共同的服務對象,將高交會和創業板牢牢拴在了一起。其間伴隨創業板推出消息的是是非非,高交會上的創業板議題雖有潮高潮落,但兩者從未切斷過聯系。去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表示適時推出創業板,今年3月,深交所稱創業板技術準備到位。于是,創業板又重新成為坊間熱門話題。
目前,最新的公開傳聞是,創業板將于本月下旬在深圳推出,深交所已全面完成市場規則、技術及人員等各項籌備工作。不過,官方尚未明確表態。盡管如此,可以確定的是,創業板落在深圳已鐵板釘釘,加上業已成熟的高交會,兩者一旦融合,將給這座城市帶來極大的機會。業內人士、研究專家受訪時均表示,高交會的革故鼎新、深圳中小企業創投業乃至整個深圳金融業,都將從中受益。
近十年呼吁即將兌現?
高交會永久定點深圳后,創業板就一直是深圳著手操辦和呼聲最高的重頭戲。
“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比較發達,高交會又是全國高新技術匯聚的場所,而創業板對于高新技術發展具有莫大的作用。”深圳市金融顧問協會秘書長李春瑜說,正是這些決定了深圳人對創業板寄予了很高期盼。
1999年開始,深交所著手籌建創業板,2000年開始停止了主板的新股發行項目。在當年的高交會上,證監會在深圳透露,創業板將于年內在深圳推出,引起一片熱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創業板一直陷入難產。無奈之下,2004年5月17日,深交所選擇權宜之計,推出中小企業板以恢復新股發行,此舉也被認為創業板即將推出的信號。但時過3年,具體進程卻一拖再拖。
在這幾年間,每屆的高交會卻沒有停止談論創業板開辦后的美好前景,并且“創業”色彩越來越濃。相關人員回憶道,高交會不斷完善成果交易形式,探索從高交會到技術產權交易再到創業板市場的科技創業新模式,參加高交會的投資商一年比一年增多。
創業投資是當前科技領域最具活力的資本營運方式,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平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高利評價,深圳這么多年堅持為創業板作準備,著實不易。這其中,也與深圳實行自主創新的城市戰略有莫大關系。
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了《關于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4月,市政府又集中推出20個配套文件,形成了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框架結構。再加上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出臺的“22條”、2004年“1號文件”在內的一系列關鍵性政策、法規,深圳的自主創新城市戰略機制初步構建起來。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香港)助理院長袁繼東表示,深圳擁有全國至好的創業氛圍和創業投資氛圍,以內資創業投資機構實力論,深圳創投業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不但規模可觀,而且涌現了一批非常好的創投機構。
據了解,深圳創業投資機構和資本均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創業投資集聚力最強的地區。2006年共有注冊登記的創業投資公司500余家,約占全國的1/2。據統計,目前深圳累計有民營企業20.9萬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79.2%。其中,科技型企業已達3萬余家,截至7月底,深圳市在國內外上市的科技企業已達32家,進入輔導期的科技企業有45家,另外還有2000余家企業近期爭取完成上市前的股改托管。同時,深圳的高新企業已形成良好基礎。
創業板的推出,將為創投企業提供退出通道,打通深圳龐大的中小型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深圳創投業之間的資金循環,為深圳建設創新型城市添上重分量的砝碼。
長年呼喚的創業板是否該到了兌現的時候?本月初,有媒體公開報道,令深圳期待已久的創業板終將得以面世,可能將于本月下旬在深圳推出,目前,深交所已全面完成市場規則、技術及人員等各項籌備工作。據悉,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原則對上市企業的要求有所降低,擬上市企業兩年凈利潤超過2000萬元,最近一年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上。
但是,記者就此咨詢深圳多名業內專家,專家們均表示,本月推出創業板的可能性不大,各個層面許多配套、準備工作尚未全部完成。本屆高交會上,期望有來深的監管部門高層能夠給出明確的創業板推出時間表。
小企業舉棋觀望
面對若隱若現,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創業板,深圳中小企業的心態如何?記者選取一家典型的高新技術小企業,以此探視同類部分小企業的期盼與憂慮。
深圳豪恩科技股份公司是一家汽車電子類公司,產品涉足安全電子、數字科技精品等。該公司創建于1995年,總部位于深圳龍華32000余平方米的豪恩科技園,員工近千人,研發人員100余人。豪恩在中國共設2500多個特許服務中心,產品遠銷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網絡遍及全世界。
該公司董事長助理高瑩向本報記者介紹,通過12年的持續發展,豪恩公司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謀求進一步發展,該公司正在計劃謀求上市,目前還未決定具體是在中小企業板還是創業板。
“對于創業板,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持觀望態度。”高瑩說,目前豪恩公司與平安證券合作,準備先按中小板上市的路子走,因為不知道創業板這一新事物是什么樣,心里沒底。
在受訪中,高瑩反復強調現在還沒有完全確定在哪個板上市,因為公司不是為上市而上市。在2006年之前,豪恩公司還沒有確定向高科技路線轉型,而只是單純謀求當前產品的發展和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及形勢需要,公司從2006年開始往高科技企業的路子上走。要做高科技企業,就需要不斷創新,在研發、新設備上增加投入。目前,該公司的資金缺口近千萬元,制約了其業務的創新和拓展。
高瑩透露,如果未來成功上市融資后,該公司的現金流將得到很大改善,公司會利用融資進行設備更新,增大研發項目投入,同時拓展車廠營銷和全球市場營銷。目前,豪恩公司作為高科技小企業,研發隊伍雖有100多人,但仍然不夠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豪恩的產品雖已遠銷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銷售網絡仍有巨大擴展空間。
“我們現在正是按照上市的規則來走,從財務、銷售、利潤、管理模式等方面來完善自己。”高瑩說。據其透露,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創投公司與豪恩公司接洽聯系,尋求合作,以大型機構居多,比如IDG、華鴻創投等。
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套錢”的投機型創投公司時,高瑩堅稱,豪恩公司絕不會選擇這種公司合作。該公司期待的理想合作伙伴是,能為其帶來“資源”的創投機構,能伴隨其較長期發展下去,而不是短期套現走人。高瑩以強調的語氣說,“資源”很重要,與豪恩類似的高新企業,除對資金的需求外,他們更看中合作創投伙伴能帶來多少的資源,資源越多,越有助于他們的快速發展。
“上市之后,我們希望向更卓越公司的目標邁進。”高瑩對未來充滿希望。
高交會謀求轉型
小企業的呼吁和期盼,希望能在此屆高交會得到管理層的回應。而與此同時,高交會借創業板契機,也在謀求轉型,實現長遠發展。
高交會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的場所,而促進高新企業的發展壯大,創業投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高交會應看到產業與資本融合的巨大機遇。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香港)助理院長袁繼東表示,以前的高交會,以高新企業展示和技術成果交易為主,雖曾有接力資本市場的想法,但一直未能將產業與資本的融合落到實處。一旦創業板推出之后,高交會可把握時機,利用這一平臺,打造“高交會——技術產權交易——創業板市場”一條龍科技創業新模式,為創業板提供源源不斷的上市源,形成良性循環。
據了解,在名牌效應的作用下,目前“高交會”已經聚集了相當豐富的資源優勢,包括項目、投資機構以及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與完備的資源庫,這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無疑是一個龐大的課題。專家表示,“一條龍”服務模式的推出是這一課題的反映,盡管服務對象一致,但高交會、技術產權交易、創業板這三者之間的功能還是有所區別:高交會以提供技術交易的服務為主;產權交易所則進一步的深化到產權的層次,有較大私募成份;而創業板當然地進入了公募的層次。服務不一樣,功能形成有效地互補。
這是對“高交會”轉型的探索,不僅能充分發揮“高交會”的資源優勢,還能加強“高交會”常設技術交易市場的建設,真正構筑起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支持與服務的高起點平臺,有效地推動我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同時也能讓這一盛會常辦常新。
深圳金融顧問協會秘書長李春瑜認為,創業板的最大好處是為創投提供了一個退出的平臺,這將能促使創投機構降低經營風險,積極投資高新企業,從而又推動了高交會的發展。
關聯
深圳創投業來歷史機遇
新事物帶來的連鎖變化往往是無窮的。創業板在深圳開設,終于有了資本的退出渠道,深圳的創投業變化和受益將最大。深圳已成為全國創投氛圍最好的區域,在有限合伙制等領域走在了全國的前面,一批優秀的創投機構在度過三四年的低谷期之后,也開始浮出水面。
平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高利認為,深圳正式開設創業板之后,創投產業、風險投資等將成為深圳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對象。目前,深圳的創投業已具備相當的基礎,已是全國創投業的重鎮之一,私募基金、創業投資等在深圳十分活躍。創業板正式運行后,深圳可能更會加大對本土創投業的支持,創投在深圳金融業中的地位將日益明顯和突出。
相比于主板市場和中小企業板市場來講,創業板最大的特色在于可以吸納大量的中小高科技企業,事實上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的全球風險投資者最看重的。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香港)助理院長袁繼東認為,在創業板背景下,創投企業與中小企業能形成良好互動,兩者互利互惠。除創投外,深圳的券商、私募、風投乃至個人理財行業,都將在創業板推出后產生變化。
“今年的深圳創投已很活躍”,袁繼東告訴記者,相對前兩年,深圳創投業的規模在“成倍增加”,估計有幾百家,活躍的達100多家。以深圳創新投為例,截至目前,已有上市項目27個,“以后還將不斷刷新這一數字。”深圳除創新投這樣規模最大的內資創投企業外,達晨、招商科技、深港產學研等機構也都各具特色。最新信息顯示,深圳創業投資機構和資本規模均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創業投資集聚力最強的地區。2006年共有注冊登記的創業投資公司500余家,約占全國的1/2。
專家觀點
小企業期望不能過分
“能上創業板直接融資是好事,但小企業絕不能過分依賴這種方式。”深圳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等專家受訪時提醒說。創業板給了中小企業太多的期望,但創業板也僅僅是解決融資難問題的一個途徑,并且設有條件門檻,不可能解決所有中小企業的資金難題。
間接金融仍是最主要資金源
國世平認為,之所以出現中小企業融資難,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的誠信問題,雖然我國不乏資質良好的小企業,但也有許多企業盲目追逐短期利潤,誠信度差,這樣銀行放款的道德風險很高。另一方面在于,中小企業自身風險控制能力較差,內部機制存在不少問題,缺乏可持續發展根基。要解決融資難題,需要綜合環境的改善、擔保機制的完善以及銀行的長遠戰略支持。
在多元融資途徑中,創業板是一種方式。但是,盡管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但事實上,間接金融仍然是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至多千余家企業能上創業板
深圳本地一家銀行中小企業部人士也告訴記者,深圳的中小企業多達20多萬家,而能上未來的創業板市場的,估計至多也就1000余家,這么多融資難企業基本只能找銀行貸款。從國際上看,比如美國、日本等,這些發達國家中小企業也面臨融資難問題,銀行貸款是它們主要的融資方式。
為什么銀行貸款余額十分龐大而中小企業卻很難貸到款?這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這是因為銀行有一套相對嚴格的規則來控制信貸風險。中小企業由于其先天、后天存在的種種不足,要從銀行獲得貸款顯然比大中型企業存在更多的困難。即使能夠獲得貸款,其貸款條件也要苛刻得多。顯然,這類企業也幾乎不可能通過股票市場、創業板融資。
解決融資難需要多元化途徑
不可否認,創業板市場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一種方式。少數高新技術企業和具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在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后,就可能得到迅速成長,甚至成長為巨型企業。而傳統金融遴選服務對象的標準是企業資產數量、現金流量、利潤流量等確定性指標,因此這類企業在其發展初期很難具備這些顯性特征。這就存在一個現有融資供給結構和融資需求結構不匹配的問題。但是,結合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更大的層面上,通過股票市場來解決這一問題的條件還不成熟,小企業不能一味依賴上市融資。
但同時,企業界人士認為也不能過分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深圳豪恩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助理高瑩稱,銀行貸款除了解決企業的一時資金所需,解決不了其他問題。有些企業去找合作的風投、私募等,他們能與企業合作,提供技術、資源等多方面的支持。
平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高利認為,解決這一難題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多元化途徑,等到全社會的金融體系發達完善、信用體系完備、綜合環境改善后,中小企業融資難應能得到很大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