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究竟能為中國、為上海帶來什么?這是一個目前頗難定論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對中國,還是主辦城市上海,舉辦這個素有“經濟上的奧運會”之稱的大型國際盛會,都是第一次。但根據以往其他城市舉辦世博會的經驗來看,世博會對于申辦城市乃至所在國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它就像一個藏有無數寶藏的寶庫,如果挖掘得當,將獲得極其豐厚的回報。據此,我們大膽猜想,世博會后,“東方明珠”的美名將重歸上海;而對于中國而言,長三角經濟圈將借此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2010年,憑借世博會申辦成功后8年的辛勤積累,上海展現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東方明珠”:從硬件設施上看,屆時上海將擁有兩個國際機場,兩個火車站,開辟近20條國際集裝箱航線,通達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連接黃浦江兩岸的7條隧道、6座大橋讓浦東、浦西緊密相連,而三條環線高架,近40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和一批客運交通樞紐使得市內交通暢行無阻;在軟件方面,藉世博會上海市民的素質得到迅速提高,更多的國際性、專業性的人才匯聚在上海,“海派”文化的內涵進一步延伸,而服務業與國際的接軌,將使得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得到高質量的支撐。
2010年后,上海旅游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整個華東旅游業也因此激活。世博會后,上海的國際知名度大大加強,慕名而來的旅游者將會大幅增加,上海的酒店、餐飲、商業等受旅游業的影響,也會呈現更加繁榮的景象。
2010年后,會展業異軍突起,成為上海經濟中的一個亮點。憑借世博會打造的名氣和借此積累的豐富經驗,加上場館設施優勢,上海升格為亞太區的會展中心,各種大型國際展覽頻頻落地上海。
2010年后,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格局呈現: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將逐漸融為一體,以上海為中心帶動其他區域經濟共同繁榮的局面逐步形成。在為世博會的努力籌備中,長三角地區形成了發達的現代交通網絡,便捷的交通使得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
1889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建造的艾菲爾鐵塔至今已成為法國和巴黎的象征,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后形成了關西經濟帶,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最終確立了漢諾威全球會展業龍頭城市的地位,那2010年世博會能讓上海夢想成真嗎?8月5日,上海世博會1000天倒計時開始,時間不多,任務緊迫。我們有著種種猜想和美好的期望,但目前需要的,只是努力。(記者 李良 王進)
相
|